在過去12個月內,中國平安北京市場資深客戶經理人趙小東實現了個險標準保費750萬元的業績,然而,借助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平臺,750萬元的個險標準保費業績,只是“冰山一角”:此
前的12個月內,趙小東為中國平安“綜合開拓”了10余名證券客戶,這些客戶在平安證券的交易量超過了4億元、存在平安信托名下的資產近千萬元、平安養老名下的年金業務近300萬元、擁有平安銀行數百張信用卡。
“這些客戶的綜合理財規劃中,保險只是一個部分,今天的壽險營銷員如果只懂得壽險,無法滿足客戶的一攬子理財需求,不可能提供全方位、最大化的金融服務,但在10年前,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僅僅銷售個險產品就足矣!14年前從副主任醫師崗位轉戰壽險營銷市場的趙小東對記者坦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是市場化經濟催生了消費者的綜合化理財需求,傳統意義的保險營銷員,如今需要熟悉各類金融工具,并運用這些工具對個人金融性資產提供合理配置的建議和方案。而中國平安,恰恰為她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從中國平安走出的“金控模式”,到泰康人壽秉持的“深耕壽險”戰略;從中國人壽堅守的“城鄉并重”,到諸多險商開辟的“藍海戰略”;從眾多公司沿襲的“現金分紅”模式,到新華保險領銜的“保額分紅”思路,保險業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行業,正逐步擺脫經營模式及產品、服務的“同質化”,差異化發展已經萌芽、生長。
經營差異化:“做大蛋糕”和“分割市場”
傳聞在成為現實之前,往往比現實更具有“殺傷力”。
“保監會近期可能批準近20家保險公司的成立申請!睆娜舾杉覊垭U公司高管口中記者獲悉此傳聞,這些高管們言辭之間,多的是一份憂慮和壓力——競爭對手驟增的傳聞,讓這個原本就有些“躁動不安”的市場,平添了焦慮的情緒。
“和企業同志交談過程中,有的同志感到新公司不能再批了,理由是現在競爭太激烈了,企業生存很困難,但我覺得,這只是看到了一面,并沒有看到真正的市場本質,現在市場空間太大了!本驮诖饲罢匍_的中國保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如是直言。
他特別補充說,如今審議新企業時,針對區域性公司,首先會限制其“只能在本省范圍內經營幾年”,其次強調“有自身的特點”,盡量從一開始就避免形成同質化的模式。
當前120多家法人機構中,不乏經營模式的同質化傾向,但市場已逐步顯現出差異化的經營趨勢。
在“金控道路”上一枝獨秀的中國平安,10余年精心打造的綜合金融平臺,已經逐步顯現出成果:2009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產險保費收入的14.5%、新發信用卡的56.5%、新增銀行公司業務存款的10.4%均來自交叉銷售。
自2007年起,中國人壽從“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定位轉向“打造國際頂級保險金融集團”的戰略目標,除壽險及投資業務外,目前產險、養老金業務早已上馬——做大做強保險主業,成為中國人壽,乃至中國人保的經營思路。
率先試水保險業首個養老社區不動產投資的泰康人壽,則明確提出了“深耕壽險產業鏈”的口號,專注于壽險業務以及有助于延伸壽險產業鏈的服務項目;類似于華泰人壽這樣的中小型或中外合資保險企業,除據守一線城市外,則明確表態將定位于二、三線城市,從市場縫隙中尋求發展空間。
“隨著保險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依靠營銷層面的價格競爭,已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必須通過拓展競爭領域、提高競爭層次、豐富競爭內容,來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吳定富說,現在保險公司在增加,市場規模也在擴大,但真正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還不多,蛋糕并沒有做大,多是在分割市場,因此要提高經營差異化的水平,通過不同的市場定位和管理模式,來拓展保險業的發展空間。
產品同質化:規模和價值的博弈
一場自上而下席卷全行業的“調結構”,讓保險業開始將業務價值置于與保費規模同等重要的“天平”上,在這場規模、價值的博弈中,監管者倡導的價值取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數字顯示,深入推進結構轉型的2009年,壽險全行業保費增速為10%,遠低于2008年50%的增長速度;堅守這一轉型策略的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壽險巨頭,月度保費增速一度出現負增長,今年以來保費增速依然放緩,如中國太保個險新單保費4月份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中國人壽營銷10年期以上期繳業務的結果,亦導致新單增速放緩。
當然,中國人壽2009年幾乎全年主推10年繳費期期繳產品的另一項成果,是新單期繳保費占新單期繳總保費比例的大幅提高,并實現一年新單業務價值近30%的增長速度。
在這場博弈中,中小型法人機構往往在成立之初既采納主流的價值導向,在價值導向的考核體系下,以差異化的產品策略、渠道策略、區域定位來贏得規模,在他們看來,規模是自身實現“扭虧為盈”目標的必要前提之一;同樣對于壽險巨頭而言,既有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資源優勢、服務平臺等,有助于自身堅守并擴大市場份額,在改善業務品質的同時,規模亦是檢測自身經營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結構調整并不是目的,只是一個統計的結果,能夠說明一些問題,這不應是企業發展的目標,我們要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保持一定程度的靈活性,當發展則發展,當快則快!痹谌A泰人壽董事長王梓木看來,管理成本低、經營效益好的業務,未必和哪一條渠道有必然聯系,即使在銀保渠道,也可以經營有效益的業務。
是看重規模,還是看重品質,或者兩者并重?在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各類市場主體都希望以豐富的產品線應對競爭格局,由此帶來了保險產品的同質化現象,但隨市場的成熟和企業對保險需求的細分,差異化的產品策略正在顯現:以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為首的保險商,將分紅險確定為企業的主力品種,著重打出“保障牌”;中國平安從以萬能險為重心,正轉向萬能、分紅并重,在突出保障功能的同時,更愿意兼顧消費者的理財需求,綜合金融平臺的搭建,更極大提升了平安滿足這一消費需求的能力;專注于“深耕壽險產業鏈”的泰康人壽,則明顯打出了保險保障的“家庭牌”,創造性提出“一張保單保全家”的消費理念;太平人壽專為少兒群體開發防范白血病風險的保險計劃,保障重點進一步明確;華夏人壽則提出重疾險的“二次賠付”理念,以實現保障功能的最大化;華泰人壽專門針對家政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開發相適應的保障計劃,等等。
吳定富指出,“提高保險產品的差異化水平,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對保險業的廣泛需求,通過提升風險管理技術,不斷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顯然,“廣泛需求”的全新定義,與“做大蛋糕”而非“分割市場”的監管要義相契合。與此同時,在保險產品易于同質化的背景下,服務水平的差異化提上了議事日程,推動企業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效益,以此確立競爭優勢。記者 方華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