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館的設計理念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生活更美好。貴州是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核心區,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國土面積60%以上。獨一無二的喀斯特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以及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堪稱舉世無雙。
全國省(市)長揭秘世博館
專訪貴州省世博工作負責人楊浩東
2010年的上海,注定成為世界聚焦點。一場主題關于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的盛會——世界博覽會,將在這里精彩演繹。圍繞各省區市館的設計與布展,內地的31個省市區之間的角力,已在兩年前悄然進行。從群眾反響熱烈的貴州宣傳周,到京滬兩地貴州推廣活動的成功參與和舉辦;從參博主題詞、展館方案的最終敲定,到率先正式進場布館……
世博會組委會這樣評價:“貴州的籌博進度走在了國內各省區市的前列。 ”作為西部地區欠發達省份的貴州,參博籌備工作自2007年底正式啟動以來,快速推進,亮點頻出,屢搶先機。
距世博會正式開幕已進入倒計時,上海世博局組織了一場參博工作經驗交流會,貴州省被邀作大會第一個發言。在省世博辦一行飛赴上海之前,記者專訪世博貴州館館長、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浩東。在他回顧中,我們了解到貴州參博工作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比拼與搶先讓貴州館在開幕前贏取知名度
楊浩東副廳長坦誠,還沒接觸世博會前,他也曾把世博會理解為是一次規模更為大型的產品展,當時萌生的一個想法是,篩選幾個能代表貴州最高科技水平的產品。
“搞產品展是我們的強項,商務廳隨便抽兩個處長來組織好一場大的展銷會,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楊副廳長說,等真正接觸世博會后才知道,世博會真正比拼的是智慧和創意,與商務部門擅長組織的產品展概念相去甚遠。現代世博會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對物質成果的展示,而是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思想的交流和文化內涵的發展,展示各國人民創造新生活的智慧和理念。
正是這一點,讓參加籌博工作的成員欣慰不已。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貴州,如果跟沿海發達省份比拼經濟和科技實力展示,幾乎沒有勝算的可能。
2007年底,貴州省參加世博會的籌備工作正式啟動。如何將貴州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民族智慧在世博會主題下演繹好,為世博會增色,這個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于是,圍繞各省區市館的設計與布展,內地的31個省市區之間的角力悄然進行。
為了做到整合資源,博采眾長,組委會聘請社會各界近50名專家和知名人士來幫助出謀劃策,作為組委會的“智囊庫”。聘請的專家有龍永圖、葉辛等曾在貴州生活工作過的知名人士。
“質量好壞看本體、水平高低看組織、影響大小看媒體。”楊浩東副廳長說,在認真扎實推進世博籌備工作的同時,貴州省世博辦采取“搶先”抓先機的策略,把工作先行一步,成為媒體關注報道的焦點。
“提煉”貴州:表現貴州山水之美,吸引世人目光
談起世博會與貴州的淵源,這個故事是無法繞開的:在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中方工作人員假裝不小心摔破茅臺,頓時酒香四溢,無人問津的茅臺酒從此享譽世界。
“當初,先輩那巧妙的一摔,也是無奈和恥辱的一摔,但讓世人認識了茅臺。”楊副廳長說,清脆聲響似乎穿越了時空,依然激蕩在他的心中。近一個世紀過去了,今天以主人的身份來辦這場盛會,但我們將摔出一個什么東西和概念,重拾當初先輩那一摔的智慧和精神?
問題放回到籌備工作上,就是省世博辦成員要緊扣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在600平方米的展館內,如何把貴州的形象提煉和展示出來,以吸引世人的目光。
2008年2月22日,貴州參加世博會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家研討會。10多位經濟、哲學、歷史、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專家,圍繞參加世博會貴州館主題定位及建設進行了研討,確定貴州館的主題定位為“生態文明”。經過多輪的廣泛征集和修改后,“醉·美·貴州·避暑天堂”的貴州館主題詞和參博主題報告最終敲定。
讓專家們最為滿意的,應該是主題詞“醉·美·貴州·避暑天堂”中的“醉”字。
楊浩東副廳長說, “醉美”的內涵十分豐富,一取諧音 “最美”,二為隱喻了與世博會有著特殊淵源的貴州典型物產——茅臺 (“國酒”)這一特殊元素,體現了貴州的獨到之處,具有很強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另外,“醉美”有著 “美極致醉”的延展性和廣義性,如形之醉、神之醉、情之醉等等。表現對貴州山水美之醉、珍物美之醉、民風美之醉、城市美之醉,是對貴州這片神奇土地的最佳、最美、最好、最優的心靈感受……。
貴州館設計方案的出爐更是曲折。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50多人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支撐,分別進行了咨詢會、資審會、評審會、專題會、討論會等30多次。隨后,組織了設計公司的主創人員到貴州實地采風、考察、研究后,把本省的專家融入設計團隊,著手提出了13個方案,一一排除,最終形成的貴州館設計方案,獲得世博組委會方面的贊賞。
設計中的展館將貴州的山水自然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結合,抽取風雨橋、鼓樓、苗寨、銀飾和山水瀑布貴州特色的視覺元素,凝煉貴州人文自然風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民俗特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