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近三周的“走進世博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暨世博會歷史回顧”首博大型展覽即將于7月25日落下帷幕,自開幕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據統計,最高峰時,展館一小時接待近兩千人,如此火爆程度,在文化名城北京也堪稱罕見。
在這眾多的參觀者中,還有不少外國朋友的面孔。一位從津巴布韋來中國學中醫的女孩在非洲聯合館前笑著說,希望非洲聯合館能展示出非洲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讓人們了解這片神秘的古老土地;而兩位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則期盼自己的國家能在世博會上進一步推廣自己,給處在金融危機中的企業帶來一些經濟利益。
期待一屆不一樣的世博會
艾娃和索恩是一對來自丹麥的中年夫婦,因為一直向往中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勝景,便選擇在暑假來中國旅游。艾娃是西班牙語老師,已經在西班牙當了多年老師,并與丈夫一起參觀了1992年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世博會。她說記得當時的中國館內有一處放環幕電影,影片中有中國特色的建筑,還有不少美如畫卷的自然風光,而這次又在世博展館中看到了這么多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特別是設計精妙的“萬花筒”讓她印象深刻,艾娃對上海世博會充滿了期待:“畢竟時間過去快20年了,在這屆上海世博會上,我想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一定都會展示更多的高科技成就、更加先進的發明。而且這次是在中國舉行,跟那些在歐美發達國家舉行的世博會相比,我認為肯定會有更多的中國人、亞洲人,或是發展中國家的人來參加,展會可能會更多元化,更多種文化會在這里互相碰撞、擦出火花。”
因為在西班牙生活了很久,索恩說他與妻子親眼見證了世博會給西班牙帶來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它的舉辦地——塞維利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舉辦前,塞維利亞是一座比較落后的小城,市內馬路又窄又破,到處坑坑洼洼。但在世博會后,塞維利亞先后興建了不少火車站、高速鐵路、高樓大廈,市內街道也重新加寬加長,現在塞維利亞已經是西班牙經濟比較發達的大城市之一了。“世博會一定會給這個城市,甚至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就像北京奧運會讓北京受益,上海世博會也一定會讓上海更加發達!”
中國世博 給世界信心
“我覺得這屆世博會與1933年在美國芝加哥的那屆世博會背景非常相似,都是在世界金融危機下的一場各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會。”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大學生韋恩是借暑假實習的機會來到中國,在中國已經待了兩個月的他常常從電視上看到有關中國上海世博會的新聞。他說自己曾聽爺爺輩的老人談起過1933年那一屆世博會,雖然經濟不景氣,當看到博覽會上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那些原本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們也變得樂觀起來,增加了戰勝金融危機的勇氣。“雖然我們家并沒有人參觀過當年的世博會,但是現在我很想來看看上海世博會,我希望每個國家都能在這里展現自己最美好的東西給世界看,給世界一點重新起飛的信息。”韋恩誠懇地說。他還提到,因為美國已經很久沒有舉辦世博會了,他對世博會并沒有太多了解,很多詳細信息還是來中國后才知道的。
的確,在危機中舉辦的芝加哥世博會被認為是一屆“在危機中看到希望”的世博會,吸引了200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給芝加哥市帶來近4億美元的商業利潤,直接和間接地向社會提供了近10萬個就業機會。不僅如此,幾乎所有參展芝加哥世博會的國家都成為了受益者,因為正是通過世博會,世界各國的文化、產品得以廣泛交流,知名度提高,銷量也有所增加,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正因如此,為了紀念曾經的輝煌,至今在芝加哥市旗上的四顆星中,有兩顆就分別代表了1893年和1933年世博會。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北歐、大洋洲有不少城市被評為是“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而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些來自最適宜居住城市的外國朋友們會給我們一些什么建議呢?
來自澳大利亞的希瑞對北京、上海良好的公共設施與便利的交通表示了極大的贊嘆:“中國有10多億人,不像澳大利亞只有幾千萬人口,對于一個有著這么多人口的國家來說,國家能把交通、公共設施組織得這么有序、這么完善,我覺得真是太難以想象了。”但可能也是人口眾多的原因,希瑞覺得中國城市中,個人空間比較狹小,讓人感覺有些不舒服。她說在澳大利亞或是其他一些國家,樓房都不能修建得太高太近,不然人們會起來反對,因為良好的生活質量需要足夠的私人空間的保證。而上文提到的艾娃則說自己更關注環境方面的問題。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被譽為“自行車之都”,一直提倡“綠色交通”,她看到中國有很多人騎自行車,但大城市里的機動車輛還是太多,不僅會造成交通堵塞,而且排放出大量的汽車尾氣污染空氣且使城市溫度更高,“我覺得綠化做得還不夠,一個美好的城市不僅應該‘綠樹成蔭’,而且各家各戶都應該有些綠色植物,因為綠色植物既能產生大量的氧氣,同時也能減輕噪音、美化環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