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幸的是,“宜居城市”尚未界定清楚,名目繁多的排行榜為人們的爭吵又增加了一個題目:到底有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
面對這樣的問題,北京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呂斌坦言,“沒有,也不可能有。”
“頂多有一些指標大家共同來看待,但每一個主體對宜居的判斷是不一樣的,你的宜居未必是我的宜居。”
10月17日,在《環球》雜志舉辦的環球國際(2009 秋季)論壇上,呂斌教授如是說。
單片眼鏡下的“標準”
可是,為了理解那些令美國人相當頭痛的排名,仍然有人堅持弄清他們所使用的評判標準。
喬爾·科特金,美國查普曼大學的城市研究學的校長級學者。比較了經濟學家智囊團、美世生活質量調查及《單片眼鏡》近期出爐的幾種“宜居城市”排名,他發現,排名結果嚴重偏向于發達地區的緊湊型城市。
這些城市社會底層人數很少,兒童的數量也相對較少。它們大多處于出生率較低的國家,如瑞士。該國的平均生育率在1.4左右,位居全球最低行列,比美國整整低了50%。
這位《福布斯》雜志“新地理”欄目的專欄作家分析,“這些地方是各種團體理想的觀光場所,如旅行中的企業高管、學者和研究人員,他們也正是這些調查的對象。”
檀香山之所以排名靠前,是因為它更多的是一個度假勝地,而非熙熙攘攘的商業中心。
匹茲堡,這個英國“經濟學家”投票支持的美國城市,曾經是容納眾多公司總部的鋼鐵之城,如今已鮮有企業問津,只能依靠非營利性機構、醫院和大學得以支撐。
“匹茲堡正是發展緩慢的歐洲城市在美國的縮影。這或許能夠吸引那些榜單的整理者們。
“然而,這些是評價一個城市的最佳標準嗎?”喬爾問道。
如今,匹茲堡很少有大批移民遷入,該市的外來移民比例在大都市排名中幾乎墊底。當地資深專欄作家比爾·斯泰格沃德寫道,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匹茲堡的人口死亡率已經超過了出生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