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霍德明表示,事件發展到現在為止,不應該叫“高明顯”,應該叫“高暗箱”,甚至它是一種公開的暗箱操作。而一些相關部門很顯然已經把“公開操作暗箱”當作是一種本職,這明顯是對社會監督的一個挑戰。對于數量達49000之多的所謂公示名單,有多少人會真的一個一個名字去查,這可能是當初公布這一個單子的相關人員沒想到的。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副主任楊小軍認為,要解決經濟適用房領域當中的這些不規范、不透明的現象,就要讓社會公眾,特別是經濟適用房的受眾主體參與進來,這樣的話,所謂的暗箱操作,也就難以存在。另外,經濟適用房從建設到以后的分配,它的全過程應該公開透明,接受所有經濟適用房主體以及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
信息公開原則要經得起質疑
網民一致認為,經濟適用房申請人的真實信息不能借口個人隱私而不公開。經濟適用房是一種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住房,社會福利所用的是社會資源,而社會資源是關系到社會每個人的大眾資源。大眾有權利要求分配者與申請人公布個人情況,以便于公眾監督。
張鴻表示,對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福利、保障,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但同時,“公開、公正、公平”的基準更應保障。三公原則里最重要的就是公開,一切都公開了,公正和公平相對來說就在社會的監督之下。如果有一個暗箱沒有被公開的話,就可能產生“特殊身份證”事件,即特權。“六連號”等一系列經濟適用房所暴露的問題,最大、最根本問題就是相關的層面沒有做到完全公開。
張鴻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民能夠查到18個“1”,能查到20個“0”這樣一些“特殊”身份證號,應該要感謝信息的公開,如果沒有這樣的公開的話,我們可能也根本就不知道。“但是信息公開不是靜止的,它是動態的。公開了以后,要經得起質疑,直到公眾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現在不僅是“高明顯”一個人,名單里還有20多個人的身份證號都是“0”。張鴻認為這個時候,需要“高明顯們”站出來,告訴大家說自己的確是適合申請經濟適用房或者廉租房的,相關主管部門才能洗清“不白之冤”。因為,公眾要的不只是名單,更重要的是“內容”。
謠言止于事實真相,猜疑止于信息公開。有關部門已經給出了解釋,但是公眾的質疑卻沒有停止,因為“給出的解釋無法充分地解釋我們需要知道的真相,所以我們還是不明真相”。(記者:肖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