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8年會上,新上任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面對300位國內外代表,首次以部長的身份談房價。相比較新建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和過去的“建設部”,“住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姜偉新表示,這樣的名稱變化正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住房問題的重視。 中新社發 黎林烽 攝
|
剛剛履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日前表示,在房地產調控中,中國將首選經濟辦法來抑制房價。他說:“隨著住房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國城鎮80%左右的住房已經通過市場交易來進行配置,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中處于基礎型地位,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他表示,從這兩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抑制房價的措施來看,也主要是經濟的辦法。行政的辦法也有,但它是第二位的。(《上海證券報》3月24日)
正如姜部長所言,在這幾年的房價調控中,我們運用更多的是經濟辦法,比如說,5年內賣房需繳納二手房營業稅。但這些經濟辦法的調控效果如何呢?事實已經證明,通過增加稅費遏制炒房,并未帶來房價的下跌,反而間接助推了房價的上漲,進一步加大了商品房交易的社會成本——賣房人將稅費轉嫁到買房者頭上,真正得利的,恰恰是多收了不少稅費的政府部門。
再來看排在“第二位”的行政辦法。自從去年國家明確將住房領域由“市場理念”轉變為“保障理念”以來,擴大廉租房供給、經濟適用房擴大覆蓋面積等利好消息不斷傳出,正是在“強化政府住房保障功能”的政策信號不斷刺激下,樓市才出現了強烈的觀望氣氛。自去年年底以來,“樓市拐點”才屢屢被提及,并且,深圳、廣州等樓市風向標城市才出現了房價小幅下跌的現象。
就在大家都認為政府會再接再厲,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的時候,姜偉新部長卻表示抑制房價要首選經濟辦法,難免會令人錯愕不已。姜部長自己也承認,我國前兩年房價的過快上漲是不正常的。然而從姜部長“抑制房價首選經濟辦法”的講話中,我讀出的是這樣的信息:通過擴大保障性住房供應來平抑房價的調控手段會有所弱化。由于姜部長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經濟調控方案,我不免擔心,過于相信經濟調控手段會重現前些年房價原地踏步甚至越調越高的局面。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住房從來都應該是“強保障、弱市場”的領域,當政府把絕大多數人的住房需求推向市場的時候,房價就會成為民生不能承受之重。我們房改以來的住房過度市場化,也已經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中國城鎮80%左右的住房已經通過市場交易來進行配置”,并不是一個值得夸耀的成績,而該是一個讓政府部門引以為鑒的數據才對。(寧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