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引起廣泛關注的上海房屋維修基金進入股市一事,似乎已經在上海房地局的正面回應中畫上句點。根據上海房地局的解釋,3億元房屋維修基金當年確實以購買國債的合規方式投資,但因委托方漢唐證券出現挪用資金危機,為規避風險,不得不將這筆投資轉為股票,實為“不得已而為之”的歷史遺留問題。
昨天,有專家表示:房屋維修基金當年為何委托證券公司購買國債,而非自行購買?債券投資轉移成股票投資,并一直處于凍結狀態的真實原因是什么?未來的股權投資收益如何切實分配給維修基金繳納人?這三個主要問題成了業內外關心的話題。
維修基金是否委托理財?
作為上海市房屋維修基金管理職能部門的上海房屋維修基金管理中心,自2004年起持股三家上市公司,目前,該中心分別是西飛國際(000768)、華東科技(000727)和廣聚能源(000096)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股量和持股比例分別為12558611、22064779、19921821股和2.005%、6.143%、3.773%。
分析人士指出:“維修基金入股市肯定是違規的,這和社保等一些資金違規投資沒有區別。”據悉,三年前就有人提出并分析上海房屋維修基金持股三家上市公司的合規性問題。三年后,在中央嚴查公共資金違規操作的風口浪尖上,這一事件逐日升級。上周五,上海房屋維修基金管理中心直接主管部門上海房地局出面澄清事件前因后果。“這個事情是講得清楚的,……我們是睡得著覺的。”上海房地局副局長黃永平當時稱。
據上海房地局的解釋,2003年8月,上海市房屋維修資金管理中心委托漢唐證券購買3億元國債。在得知漢唐證券違規操作,將代購的國債質押以套取資金,并陷入破產危機后,為安全起見,到2004年8月,將這筆國債轉變成了股票。
金融人士介紹,法人主體可直接向銀行購買國債,之所以選擇證券公司委托購買,原因大多是證券公司有權進行國債回購,套現后進入其他投資領域。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三年前,有報道稱,上海房屋維修基金管理中心等五家上海機構名義上與漢唐證券簽訂了委托國債投資協議,但在協議之外,還簽訂了一份《委托國債投資補充協議書》。合同除約定委托方將資金委托給漢唐證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國債投資管理外,還約定:“在委托有效期內,漢唐證券可以進行相應的債券回購,并對回購出的資金具有使用權。”
“我個人認為,這和委托理財基本是一回事。而維修基金等公共資金進行購買國債等以外的委托理財業務是不被允許的。”分析人士指出。
截至發稿時,上海證券報記者還未能就該協議的真實性與上海房地局相關人士處證實。業內人士介紹,在證券公司違規問題集中爆發的2004年,證券公司通過國債回購業務融資并挪用的做法十分普遍。
股票為何被凍結?
對于維修基金所購國債如何轉換成了股票的問題,上海房地局的解釋是,由于漢唐證券存在嚴重的“欠庫”問題,使維修基金委托其所購國債面臨風險,為防止被“強行平倉”,當時不得不以實名制購買股票。
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委托人委托證券公司投資國債或股票有兩種情況,一是以證券公司名義或拖拉機賬戶名義購買股票,一種是以委托人實名方式購買。一旦證券公司出現法律糾紛,被凍結的資產一般不包括委托人實名方式購買的股票。
但是,根據上海房地局的解釋,目前,維修基金管理中心所持三家上市公司股票處于被凍結狀態。“不排除一種可能,這些股票與漢唐證券的違規資金有一定的關系。”分析人士稱。
股票收益歸屬如何明晰?
受益于近一年多的強勁牛市,上海房屋維修基金管理中心以3億元資金“不得已而投之”的三只股票收益不菲。粗略估計,股票市值已經達到8億元。
對于這些股票的處理辦法,黃永平副局長稱,由于這部分股票處于被凍結狀態,現在尚無法判斷能收回多少資金。股票解凍后,將漸漸退出,且增值部分“將全部回報給業主”。
上海某金融專家告訴記者,公共資金入股市的現象并非個案。“未能收回的原因與利益主體的逐利趨動有關,但多數是歷史遺留問題的不得已的結果。長遠來看必將逐步收回。”
上海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偉則表示,維修基金從繳納到使用有5至8年的資金閑置期,這一期間,對資金進行有效的增值保值是合理的。但是,必須綜合風險因素,最重要的是,要將投資收益的分配透明化。“將全部回報給業主的說法過于籠統。這才是體制漏洞的核心所在。”一些專家稱。(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