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想到買房的事,廣州國土資源工程學校的金老師(化名)就又喜又憂。
離他的學校騎車不過半小時路程的萬科地產(000002)廣州東郊科學城限價房項目,很快就要上市了,學校工會已貼出通知,凡符合政府規定條件的教職員工都可以申請購買。
按政府不久前的口徑,這些條件包括“過了晚婚年齡、首次置業、有廣州本地戶籍”。金老師今年也“奔三”了,正愁著買房子結婚,條件倒也一條不缺。
但12月18日正式發布的《廣州市限價商品住宅銷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中增加了一條:個人申購者本人稅前年收入須在10萬元以下。收入不錯的金老師,正好卡在這個門檻上。
他決定不管那么多,先登記了再說。“這么好的機會肯定要抓住,收入這東西,稅務局都查不清,政府還能卡得住嗎?”他說。
購房者:資格審核 霧里看花
金老師早就看中這個科學城的限價房樓盤了,雖說距市區稍微遠了些,但房子質量不錯,園林配套一樣不少,聽說將來附近還要通地鐵,總售價才不過在45萬元到57萬元之間——要知道如今廣州市區買一套房子,動輒就要花上百萬元了。
盡管擔心自己的真實收入水平可能影響購房大計,他還是不時自我安慰一下。據他說,不少在城中村里有好幾套出租屋的老廣州人,也打算排隊申請限價房。“人家每月光收租金多的就好幾萬元,我不比他們更需要限價房嗎?”他反問道。
按上述《試行辦法》規定,申請購買限價房者的收入等情況須“如實自行申報”,卻沒有明確設定收入審核程序。金老師“鋌而走險”,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漏洞”。
廣州國土房管局新聞發言人黃文波稱,為避免申請人不如實申報收入,政府將嚴格執行“購前公示、事后處罰”的措施。如公示期間未能發現申請人虛報、瞞報收入情況,購房后一經舉報或發現,將收回房屋,并永久取消購買限價房資格。
一位參與制定《試行辦法》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政府如此嚴厲實屬無奈。“國內與收入查核相關的各種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如果完全由國土部門事前審查購買資格,費時耗力且難以準確,不利于正常銷售推進。”他說。
在采訪中記者又發現,一些已經買房的年輕人有意將名下物業轉到家里的長輩名下,自己再去申請。對此,廣州最大的中介代理商合富輝煌(0733.HK)首席分析師黎文江表示,申購條件規定“本人在廣州市區沒有獨立套型住宅自有產權登記記錄”,此前購置房產政府部門都會記錄在案,即使物業過戶了,還是買不了限價房。
開發商:進度難控 勢成“雞肋”
2006年9月,廣州在國內率先拍賣限價地,被視為“吃螃蟹”之舉,但當時由于起拍價較高,“限價”又被指實 為“抬價”。起初開發商對于這些限價項目興趣極高,保利、萬科等爭相競奪。根據合同規定,廣州最早的限價房項目應該在今年10月面市,由于銷售方法遲遲未確定,一直難以推出。
與市民千方百計申購的熱情相比,開發商對限價房的態度卻日漸冷卻。“不管什么銷售方法,我們希望能把房子盡快賣出去。”一位不愿具名的限價房開發商人士對記者說。他們開始擔心政府與申購者之間“貓捉老鼠”的游戲,會落入“隱瞞——審核——懲罰”的泥潭,最終讓樓盤銷售受挫,得不償失。
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曾公開表態,限價房開發是“長久政策,靈活措施”,換言之,銷售方法可能隨時有變。國土房管局新聞發言人黃文波也對記者表示,限價房銷售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優先解決本市戶籍人口需要之后,也會將常住人口納入供應范圍,從申購者職業上說,教師、公務員甚至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等等,都在政府考慮之列。
“本來公司積極參與開發限價房,部分原因就是覺得即使利潤率不高,但開發周期短,在政府支持下銷售速度應該會非常快。”一位限價房項目負責人說,“公司希望通過這些短平快的項目,加快周轉合理盈利。”
可政府的“靈活措施”, 無疑讓希望規則相對穩定的開發商頭疼。以廣州第一個限價房樓盤保利地產(600048)開發的西子灣為例,早在今年“十一”前后,該樓盤就可以上市發售了,但政府的限價房銷售管理辦法遲遲未能出臺,導致開盤時間一再押后。而目前按政府要求,該盤現場銷售名義上以開發商為主,房管部門將派工作人員現場辦公,對申請購房者進行預登記并審核其資格,待審核結果反饋給開發商后,再通過公開搖珠方式,確定購房先后順序。
“開發商并沒有能力審核申請人的條件,只能由政府部門來做。”日前接受記者查詢時,保利西子灣一位負責人多少有些無奈地表示。但他不肯更多評論政府的有關政策。
政府:高開低走 騎虎難下
起初不少中小開發商對限價房興趣甚濃,普通商品房日漸高昂的地價讓他們倍感吃力,而限價房利潤率不高,銷售卻有保證,無疑也是一條新路子。但政府明文規定“凡限價房項目,開發建設單位不得進行土地和在建工程的抵押”,沒有了銀行貸款支持,他們只有望洋興嘆。
政府這樣做,本意是希望讓更多有實力的大開發商參與開發限價房,同時也不愿看到折價出讓的限價地,到頭來又成了開發商的融資工具。可惜“水至清則無魚”,讓大小開發商都意興闌珊。
也許正因為如此,廣州新一輪限價地拍賣由熱轉冷,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11月底,廣州推出兩幅位于市郊番禺、花都的限價地,拍賣現場居然無人舉牌。后來其中一幅由一家不太知名的開發商從網上報價投得,據悉這家來自外地的開發商對限價房項目本身興趣并不高,只是有意借此進入廣州市場。另一地塊則由剛剛赴港上市急于增加土地儲備的奧園集團(3883.HK)以低價投得。
此前已拿下限價地塊的一些開發商,則對前景持保留態度。一位上市房企老總私下表示:“如果可以的話,甚至考慮放棄已拿到手的限價房項目。”
自去年8月起,廣州市政府率先出面吃限價房“螃蟹”,先后出讓共14幅限價地,是全國出讓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但廣州“十一五”規劃中承諾2006年、2007年兩年共出讓340多萬平方米限價房用地,如今實際完成進度只及原承諾的一半左右。
政府煞費苦心推出的限價房,最終能否滿足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走鋼絲”式的限價房開發及銷售政策,又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讓這種嘗試得以長久實施,而不僅僅是曇花一現,草草收場呢?
心存僥幸的金老師沒有想得那么遠,只希望自己能順利“搖”到一套房子,也許五年期滿后轉手就能大賺一筆。(龍飛)
相關 成都“限價房”樣本
成都也是國內較早發售限價房的大城市,多由國資背景企業開發,第一批限價房今年3月份便已推出。近期政府在戶口和收入等方面放寬了申購條件,部分海歸人才只要在事業單位工作滿3年后也可申購,但反應未如預期熱烈,12月初推出的四個限價房項目共計7600多套房源中,經過三次搖號后仍有1400多套房源剩余。
在當地大多數市民看來,限價房有些可望不可及。一方面部分限價房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對真正的中低收入階層來說,仍然負擔不起;另一方面,擔心申購程序不公平,到頭來白費力氣,也成為影響人們熱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