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平方米以下的不是朝向不好就是頂樓,根本沒有好位置,戶型設計也不合理”,長春市民周女士近日看了十幾個樓盤之后,泄氣地說。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要占開發面積的70%”(簡稱90/70)的政策出臺后,房地產市場上的中小戶型逐漸增加,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中小戶型無論從選址還是戶型上,都不能令人滿意,成了購房者眼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難覓可心小戶型
67歲的周女士和老伴在喧囂的市中心住了十幾年,很想換個安靜一點的花園小區,買一處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近一個月來,老兩口幾乎天天去看房子,走了半個城市,沒有選到一處可心的房子。
周女士說,有的樓盤看上去品質不錯,一問都是大戶型,全在150平方米以上。老兩口一來用不了那么大房子,二來總價太高,承擔不起。好容易碰到有小戶型的小區,一看房才發現,中小戶型不是位置差就是戶型設計差。在長春市一個號稱小戶型為主的樓盤,周女士發現,園區內有別墅、多層和高層,別墅和多層都建在園區中心最好的位置,小戶型則建在五棟臨街的高層里,不是朝東就是朝西。周女士小心翼翼地問售樓員,臨近中心景觀帶的多層住宅里有沒有小戶型。售樓員說有,但是都位于頂樓,沒有電梯。周女士滿懷希望、氣喘吁吁地爬到六樓,發現入戶門不僅從一梯兩戶變成了四戶,戶型設計得也不合理,有的是暗廳,有的帶很長的走廊,有的竟然把廚房設計到了臥室里邊。周女士很失望,她感覺中小戶型都是大戶型剩下的邊角余料,買吧,不可心;不買吧,就沒有別的選擇,如同“雞肋”。
中小戶型=差戶型?
周女士的經歷其實是很多中小戶型購房者的普遍遭遇。據房地產業內人士介紹,由于小戶型總價低、利潤率低,開發商原本不大愿意做小戶型。今年1至8月,長春市在累計可售商品住宅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占總量的14%,90至144平方米中戶型占總量的49.6%,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占總量的36.4%。中小戶型可售房源繼續減少,大戶型可售房源仍在增加。很多開發商心目中還有著揮之不去的“大戶型情結”。
長春市著名地產策劃人顧永超說,90/70政策出臺后,中小戶型比例成為對新開發樓盤的強制性要求。為了求得容積率和戶型比例的平衡,一些開發商采取了變通的辦法,將低密度住宅、多層和高層混建。實際上,大戶型依然是開發商的寵兒,往往建在園區中心、景觀較好的地方,樓層也比較好,以便賣個好價錢,而中小戶型則成了附屬品和陪襯。
“從長遠看,這與90/70的政策初衷是相悖的”,顧永超說,國家出臺90/70政策,一方面是對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結構進行調整,滿足消費者對中小戶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引導消費者走出“貪大求洋”的誤區,適度消費,以節約建設用地,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中小戶型只是占地面積小,但不意味著品質差,開發企業對中小戶型的“歧視”,無疑是對這一政策的誤讀甚至故意曲解,會逼著在中小戶型和大戶型之間徘徊的購房者買大房,不利于90/70政策的落實,也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和諧發展。
吉林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李曉群認為,不合理的戶型設計還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有的小戶型,只設計出一居室,能滿足剛結婚的小兩口對于房間舒適性的需求,而沒有考慮的是一家三口的長期性居住,一有小孩就得換房子,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這都是一種浪費。
中小戶型也應“精彩”
吉林省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吉林省設計大師吳雪嶺說,“新政”環境下,中小戶型的創新已經成為人居環境設計的重中之重。這對開發商和設計單位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比如跟原來多層的小戶型不一樣,高層公攤是必不可少的,9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實際使用面積可能只有70多平方米甚至60多平方米,開發商要在這么小的面積里,安排90平方米的使用功能,確實非常難。而且北方因為氣候原因,對設計方面的要求可能更高。但是,只要用心做,好戶型還是可以做出來的。歐洲國家的房子小戶型很多,但是這些國家的住宅建設質量卻相當高,而且綠化面積、戶型都做得很好。我國周邊的日本和韓國,在小戶型設計上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
據記者了解,國內一些理念先進的開發商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把中小戶型當作“邊角料”,而是當作一個全新的課題來研究。不久前在杭州舉辦的90平方米以下戶型設計大賽上,在套型建筑面積不突破90平方米的前提下,一些獲獎方案經過精心安排空間布局,設計出了兩室一廳、兩室兩廳甚至三室一廳的戶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小戶型同樣具備了細膩的功能性和舒適度。近日,吉林省也開始舉行90平方米以下住宅設計大賽。吉林省建設廳有關人士表示,只要更新理念、精打細算,就能擠出無效空間,提高有限空間的利用率,設計出群眾滿意的中小套型住房。(郎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