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確提出要將房貸作為全面人民幣業務重點的四家外資法人銀行,從4月23日起已接受內地居民的人民幣房貸申請。然而,在歷時近一個月的審批進程中,卻鮮有合格的申請人出現。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外資銀行房貸相對中資銀行毫無優勢,房貸對于外資銀行來說仍任重道遠。
該人士稱,目前外資銀行形式上接受申請人申請沒有限制,然而真正批下來的業務卻少之又少。如果按正常的程序,審核一位資料齊全、信用良好的申請人,最快一星期就能放款;普通合格信用申請人正常情況下1個月也能獲得審批通知。但目前,在外資行申請小額房貸按揭的內地居民可能要等2個月才能得到回復,其結果可能大多都以申請失敗告終。
該人士分析,出現這樣情況,一方面是外資銀行對客戶的信用證明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歸結為外資銀行房貸的成本太高。與中資銀行龐大的存款量相比,外資銀行則相形見絀,外資行在放貸時,有時需要借助同業拆借填補自身資金不足,使外資行在15%人民幣利率合理下浮空間內無所作為。該人士透露,外資行小額房貸客戶,不僅可能享受不到人民幣利率下浮優惠,甚至有上浮可能,類似小額賬戶管理費概念。
據了解,四家外資法人銀行的內地人民幣房貸業務目前還處品牌推廣初期,但其目標客戶還是不偏不倚瞄準了高端人群,與之相匹配的就是高昂的門檻限制及繁瑣的信用證明。
此外,外資銀行還要求客戶出具個人稅單證明,這招與國際接軌的做法,顯然還不能被大多數普通內地居民接受。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資銀行人士也認為,外資行房貸的確更適合高端人群,小額貸款會大幅提高外資行成本,而良好的服務也是隨貸款金額而增值。(沙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