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瘋狂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危機仍未散去。
世華地產市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雖然去年7~10月間,深圳二手住宅市場買賣成交量大幅下挫,但是成交均價卻降幅有限。7月的市場高位與10月的市場低位相比,整體降幅僅為9.2%。
中原地產深港研究中心也認為房價只是“有所回落”,還將“繼續調整”。
應該下降50%
但低量成交的背后,顯示的是市場上嚴重的信心缺失和悲觀預期。“現在的市場,就好比一個在河這頭,一個在河那頭。買家不買,賣家不賣。”梁文華說。一個現實的情況就是,現有的零星交易都是在相對低的價位上才能成交,“現在的樓價,比起最高峰期,大概已經下降了20%。”
而中原地產董事長賴國強的觀點與他不約而同:“據我的判斷,這個樓價會有15%~20%的向下調整。”不過他也自認,像這樣漲跌的市場,是他自1997年進入深圳創辦中原,“進入深圳地產中介行業整整十年以來不曾有過的”。
美聯物業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書權更是肯定,“沒有道理不降,”他依舊以市場成交量作為最基本的參考指標,“成交量代表的是市場的預期,以及投資客的氣氛,這么少的成交量,價格肯定還會下行一段時間。”
“在我看來,深圳樓價應該下降50%!” 著名房地產投資人鄒建民一語驚人,“下降20%,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房。”
降價要理性
房價的下降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在“降聲一片”的喧囂之中,王書權也說出自己的擔心,“房價肯定要下調,但是下調多少是個問題。”他提出,“并不是越降越好,而是要回歸理性,因為深圳市場長期肯定是看好的。”
對此,他不無擔憂,“房價如果下調過多,首先會造成銀行的壞賬和信貸違約增多。而房價如果繼續下降,超過‘臨界點’之后,銀行持有的不良資產入市,將會繼續帶低市場,帶來更多的壞賬,如此往復,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他所言的情況,正是美國“次貸危機”呈現出的景象。“因此,市場均衡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同許多投資客保持業務聯系的鄒建民說,據他在實際中的觀察,很多投資客已經在往外拋盤。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是負資產,整個首付已經沒有了。頂多再堅持三四個月,就會在銀行產生大量壞賬、負資產,這部分沖擊市場,影響將是極其惡劣的。”
王書權也強調,“一個良好的市場應該是穩中有升,大起大落誰也受不了。”在他看來,已經禁不起大漲的深圳樓市,同樣禁不起大落。
開發商的應對之道
而早在去年10月份,專門負責代理一手樓的廣廈地產總經理助理林曉華,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指出,現有以高檔樓盤占據市場的情況不改變的話,即使成交量稀少,市場的整體價格很難降下來。只有等到新推出的中低樓盤陸續推出,市場的整體價格才會下行。
中原地產董事長賴國強解釋了個中緣由,他指出,即使銷售十分不好,已開盤的樓盤也不太可能實行降價策略,“開發商面臨的壓力太大,一旦降價的話,他將成為罪人。”最不答應的就是已經購買了先期物業的置業者,他們最不能接受的是物業貶值。
其次是銀行,將不得不面臨著信貸危機。政府同樣不會樂意,房價的走低將意味著地價的走低。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只有兩種情況下,開發商才會迫不得已而采取降低價格的方式進行銷售,“一種是上市公司,對于他們而言,不存在資金問題,主要是年終報表的財務需要、銷售業績的壓力。另一種是小公司,面臨急切的資金鏈壓力,不降價就會破產。”賴國強表示。
波及珠三角
在賴國強看來,現有的結構之下,定位高檔的樓盤將不會直接采取降低價格信號的辦法,“這對市場而言,將是致命的,市場就是這個樣子,價格越漲大家越買。降價將會極大打擊市場的信心,開發商也需要投資客們的購買。”他認為,這些樓盤將會采取其他一些做法,比如加大廣告宣傳和推銷力度,或者讓利給社會其他經營渠道如中介。
但是新開的樓盤不受此影響,它們的定價策略就比較靈活,“這部分樓盤將成為價格先行的主體。
而鄒建民認為,之前深圳樓市的暴漲明顯帶動了其他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的房價上升。“樓市的刺激是相互的。”他表示,“之前的各地樓市有相互形成推高之勢,此輪深圳樓市的下降,對其他一線城市的房價是個強烈的信號。”
“二手房是最敏感的,深圳跌落之后,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已經也有部分跌落。”世華總經理梁文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世華在珠三角門店統計得出的數據顯示,“傳導效應”已經出現,廣州二手房價在去年11月出現明顯下跌,去年11月成交均價7012元/平方米,環比下降6.95%。
其他中小城市也有調整,包括東莞、佛山在內的一些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調。(駱樂)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