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商場買東西,商品都是明碼標價;可是進售樓處買房,有誰看見過房子的價簽?最近,南京市物價局推出了“一房一價”的新規定,要求開發商必須在售樓處掛出“標價牌”,目的在于平抑瘋漲的房價。
“新規定一出臺,開發商想辦法百般躲避,購房者半信半疑,甚至還有法學專家評論此舉涉嫌違行政違法,一時間引發地產界與法律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爭論。”一位房地產評論人士就此認為,“一房一價”能否真正發揮效果,主要看南京主管部門執行的決心。
“一房一價”備受質疑
南京市物價局推出的“一房一價”新規至今快一個月了,普通老百姓對此反映不一。“雖然現在由物價局來核準房價,但最初的報價仍然由開發商來報,房價本來就已經很高了,物價局最多也是維持現在的房價標準,不可能令房價降下來。”記者一位在南京的朋友表示,針對此新規,持有與此相同看法的購房者很多。“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此舉能降低房價。”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購房者認為,以前開發商報給每個購房者的價格都不相同,而且為了賺取最高利潤,往往報的都是最高價,并且制造房源緊俏的假象欺騙購房者。“‘一房一價’最起碼讓房子這個大件消費品開始明碼標價,令房地產市場的消息更加透明化。”北京一位購房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次南京出臺的所謂“一房一價”規定,指的是每套住房的相關價格必須在售樓處向購房者公示,內容包括房屋基準價、浮動幅度、綜合差價(樓層、朝向、環境等)、銷售單價、總價等。物價部門表示,出臺這一規定的初衷主要是由于前段時間南京個別樓盤出現了一天之內價格“巨變”的異常現象,“一房一價”將可以有效控制開發商的定價行為,讓老百姓買得放心。
“一房一價”能否真正令老百姓買得放心尚未得到檢驗,但有關“一房一價”涉嫌行政違法的質疑卻來得更快。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畢文強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南京市政府對房屋進行定價,就應當依《價格法》規定舉行聽證,未經聽證制定房屋價格涉嫌違法。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也表示,按照《價格法》的規定,南京市無權在國家的定價目錄(商品房不在國家定價目錄內)以外制定商品價格。而且,此次規定中“如果沒有物價部門的批文,就不發給房屋銷售許可證”,這一規定違反了《行政許可法》,屬于未依法律規定增加行政許可條件的行為。因此,涉嫌行政違法。
政府執行決心是關鍵
事實上,此次南京“一房一價”的新規也受到了開發商的集體“抵制”。在南京市物價局出臺此規定十天后,南京相關部門進行了幾次突擊檢查,結果發現仍然有不少開發商沒有執行新規定,或者變相逃避和應付新規。開發商今后在定價時必須更加謹慎,因為根據細則的要求,定價的過程與手續變得稍微繁瑣了些,一旦定出價格將不能隨意調整。
“‘一房一價’對開發商來說就是顯得更加麻煩了,但真正能起到的作用畢竟有限。”北京亞運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告訴記者,物價局只是核準價格,具體定價、如何在浮動的幅度上玩花樣,仍是開發商說了算。“房地產市場多年來政策頻出,但一般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何況這個政策的殺傷力沒想像中那么大。”
根據此次“一房一價”規定,在售商品商定價到期不來備案的開發商將處以5萬元以下罰款;而在銷售過程中,開發商對已備案的價格私自進行改價的行為,則處以4萬元以上、4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紀律處罰。“雖然有嚴厲的處罰措施,但目前南京大部分開發商對這一政策并不十分懼怕,大部分開發商都在抓緊賣房子,有的甚至說多賣幾套房子罰款就出來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與南京當地一位媒體記者交流后發現,當地開發商把“一房一價”看成一場“換湯不換藥”的形式主義。
據記者了解,南京市并不是“一房一價”在全國第一個提倡者。早在幾年前,上海就曾經實行過“一房一價”規定;《成都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管理暫行規定》也提出開發商須詳細標注所售樓盤名稱、本棟樓起價、最高價、均價、房屋總價款等內容,實行一房一價。只是時至今日,收效都不甚明顯。
“先不說政府定價是否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律,最重要的是這一規定的真實效果能有多大?”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靠“一房一價”政策,最多只是給開發商的銷售多出幾道難題,對降低房價作用并不大。而且,政府定價會使物價部門審核的工作量相當大,致使執行難度加大。最重要的是,如果只有物價部門一家“使勁”也等于白搭兒,房管、工商等相關部門必須聯合起來,“不過,這就要看政府的決心究竟有多大了”。否則,一切只是流于形式罷了。(王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