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
自去年年底以來,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陸續進入低迷期,買賣雙方的觀望使得近期房產市場處于一種博弈膠著的狀態。而受“不吃差價”、“資金監管”、“網上簽約”等一系列政策的調控,北京房產中介市場上不少中小型房地產中介紛紛停業,一些大型房地產中介機構也紛紛調整門店布局。
下滑 二手房交易量持續下滑
“去年市場好的時候是房子少,客戶多;現在是房子多,客戶少。淡季太淡,旺季又不旺,我們已經等得快沒有耐心了!”從事房產經紀工作的王小姐告訴記者,門店生意清淡,門庭冷落,業務員心里都很著急。
6月20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北京西四環世紀金源附近的一家大型房產中介公司門店采訪,看到店門、窗戶玻璃上貼滿了各種房源信息,卻無人問津。記者剛一走進門店,馬上就有兩三個經紀人迎上來詢問要買房、賣房還是租房,態度非常熱情。
記者在該門店停留了大約40分鐘,期間沒有看到一個客戶。除了為記者服務的兩個經紀人員之外,其他的經紀人員有的打電話正向客戶推薦房子,有的則在一邊聊天。
隨后,記者在東直門附近又采訪了幾家房產中介,發現情況基本相似。王小姐告訴記者,今年1月份她成交了一套房子;2月份雖然有3個客戶交了訂金,但兩個退了,一個違約了,最終一個業績也沒有;3月份沒有業績;4月份至今也沒業績,連交訂金的客戶都沒有。
記者從中大恒基、筑家地產等房產中介了解到,交易量下降導致京城部分中介開始關閉門店。其中,信一天公司關閉了包括西三旗、清河、奧體東門、京廣等多個店鋪。而從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到的信息也顯示,目前,信一天旗下的安定門、車公莊、崇文門和安寧莊4個分公司都已經“注銷”。
流失 房產經紀人流失過半
北京鏈家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經紀人小盧(化名)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開單”了。再這樣下去,等待她的就只有“自動走人”。長期以來,正是一種近乎殘酷的“D點”(即英文Delete的開頭字母,意為刪除,一般指決定是否留用的最低業績標準)和“跳點”(一般指升級考核的最低下限)制度,造就了北京房產經紀行業年均高于30%的人員流動率,被稱為“人員流動性僅次于農民工的行業”。
據北京市房產中介協會副會長周宗楚介紹,目前北京市房產中介公司約有2600家,其中1/3是純做二手房租售業務的經紀公司。而北京市持證上崗的房產經紀人有4萬余人,加無證人員,總計有5萬余名房產經紀從業者。
客戶仍然在觀望,經紀人沒有業績,這對以業績提成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業務員來說,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從去年年底開始到現在,連續幾個月沒有業績,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剛開始還可以花旺季攢下的錢,時間長了就真的‘坐吃山空’了。”據中原地產朝內大街店一位高級經紀人向記者介紹,房產中介從業人員的基本工資很低,從800、1200元/月到1600元/月收入不等,如果沒有業績,業務員只能拿這些基本工資,而連續幾個月沒有業績,就只能走人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介門店經理告訴記者,由于生意十分慘淡,近一個月內,自己店里的20多個業務員紛紛辭職,現在只剩下8個。記者了解到,中介公司業務員每月的底薪普遍在千元左右,提成多少取決于自己的業績。
面對冷清的市場,業務員每月只能拿底薪,而自己的房租、飯費、交通費、電話費用都是不小的開支,底薪遠遠不足以支撐。
洗牌 房產中介面臨新一輪洗牌
在最近兩年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的時候,房產中介為搶占市場份額,幾乎無一例外都在迅速擴張門店規模,有的中介曾創下一年開店100多家的紀錄。而現在市場冷清,競爭加劇已經開始了房產中介新一輪洗牌。走上街頭看看,以前門挨門的不少房產中介門店已經紛紛關張。
統計顯示,去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為9.5萬套,其中中大恒基、我愛我家和鏈家三家北京“第一梯隊”房產中介的市場占有率就占到一半。而目前北京登記在冊的從事二手房買賣的中介公司共有2600家左右,這就意味著他們平均每家一年只能分上不到20單的生意。 市場競爭之下,洗牌在所難免。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國內宏觀調控力度加大,使得消費者持幣觀望氣氛更加濃厚。據記者采訪了解,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二手房市場已進入了買方市場,房源量開始多于客戶量,成交周期明顯加長。“過去一套房子四五個客戶搶著要,現在客戶對房源要‘貨比三家’。”北京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宗楚說,這是市場正常競爭的結果,同時從現在國家宏觀調控來說,包括買賣雙方的心理期望,也有一定的影響。(李文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