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讓河南建業與廣州碧桂園、深圳萬科等站在了一起。12月4日,國內首份“囤地報告”—— 《中國房地產土地囤積及資金沉淀評估報告》(簡稱《報告》)在杭州發布,河南建業名列全國十大“囤地大戶”。
《報告》主要撰寫人、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地價不是決定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但大面積囤地會間接促使房價上漲,而且造成商品房日益嚴重的供求失衡,“這才是地價嚴重扭曲房價的關鍵推手”。
【建業】全國十大“囤地大戶”之一
在這份近15000字的《報告》中,所提到的企業名字并不多,但是河南建業(建業住宅<中國>有限公司)卻赫然名列其中,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囤地。《報告》顯示,到今年底,全國房地產開發商囤地約10億平方米。其中,深圳萬科、廣州碧桂園、河南建業等全國10大開發商是“囤地大戶”,“10大開發商囤地總面積約1億平方米”。
鐘偉表示:“開發商目前的囤地規模約可支持靜態開發4年或動態開發3年,也就是囤積了一個完整開發周期的土地。”
昨日,記者就此事聯系河南建業一位負責人,他對此表示不知情。而河南建業董事長胡葆森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根據河南建業網站介紹,2002年,河南建業省域化戰略啟動,目前在省內16個中心城市有項目。
河南建業究竟囤地多少?《報告》沒有明確指出,但是根據《華夏時報》11月9日的報道,“2007年,建業在河南省擁有建筑面積超過450萬平方米的現有土地儲備和210萬平方米的潛在土地儲備”,而且迫切希望在香港上市的河南建業,仍在加大土地儲備量。
早在2006年5月20日,胡葆森在“2006創業中國高峰論壇”上就明確表示:“足夠的土地儲備能力是房企持續盈利的前提。”
2006年4月,胡葆森宣布建業醞釀在香港上市,“衡量一個房地產企業的前景,主要就是看土地儲備和盈利情況。在上市前,考察企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看其土地儲備夠不夠三年開發,如果不夠,就會認為該企業的未來是不確定的”。河南建業囤地的決心可見一斑。
【鄭州】開發商囤地上萬畝
《報告》研究了過去五年的房地產市場囤地情況,認為東部仍然是囤地最多的地方,占“半壁江山”。
至于河南的情況,《報告》指出,2002年到2006年,河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囤地規模分別為:334萬平方米、528萬平方米、928萬平方米、1043萬平方米和-232萬平方米,總計2601萬平方米。
而鄭州是河南房地產的主要市場。據了解,2006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581.95億元,其中鄭州達到229.89億元,占全省的近40%。鄭州的土地招拍掛面積從2005年的1682畝下降到去年的598畝,供應量日益萎縮。于是,不少人驚呼土地緊缺。
但不少業內人士不以為然,其中一位就笑言:“你查一查從1992年以來,這些年出讓的土地有多少,實際開發的土地又有多少,就不難理解到底是否缺地。”他透露,目前,鄭州民間存量土地有近14000畝。
而今年3月份,曾經有一個房地產企劃公司耗時兩個月,對鄭州的民間存量土地進行調查,也得到了近似的結論。
【房價】地價不是決定因素
伴隨著“鄭州土地供應緊缺”的是,房價像火箭一樣在躥升。今年10月份,鄭州商品住宅均價已經達到了3945元/平方米,逼近4000元關口。
人們紛紛開始尋找房價上漲的理由。突然發現,這兩年的地價也在飛漲,鄭州最早的“地王”不過137萬元/畝,今年的新“地王”已經達到了450萬元/畝,而且最近的土地拍賣,動輒三四百萬元一畝。于是,大家順理成章地認為,地價成為房價上漲的“罪魁禍首”。
但鐘偉認為,地價上漲并不是房價上漲的決定因素,“僅能解釋全部房價上漲的30%,或者說,如果房價上漲8%,那么僅有2.5個百分點可以直接歸因為前期地價的上漲,因為地價僅占房子成本的25%~30%”。
【囤地】地價扭曲房價的關鍵推手
雖然地價對房價的影響不起決定作用,但囤地會微妙地改變房價。
昨日,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囤地可能要被征收土地閑置費,而且如果兩年內不開發,很可能要被政府收回。這會大大增加開發商的成本。《報告》也認為,土地囤積規模越大,越容易造成開發商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的急劇惡化。《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囤地所沉淀的資金大約有2.4萬億元,接近目前商品房的年銷售額。而開發商的自籌資金中,有65%~75%沉淀在土地上。
鐘偉認為,囤地不僅不能形成有效的商品供給,其沉重的財務成本侵蝕了開發商的大部分利潤,開發商為了保證利潤會抬高房價,而大開發商往往對整個市場的房價有更強烈的推動作用,“這才是地價扭曲房價的關鍵推手”。“囤地是一場巨大的賭博。如果囤地現象不被改變,可能進一步助推房價大幅度上漲。”鐘偉說。(王世峰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