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句諺語,“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應該承認,在全國樓市普遍低迷之際,天津、成都等地降低購房落戶門檻的政策,確實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樓市的回暖。但“豆包”畢竟不是正餐,外來人口能否成為樓市剛性需求的主力軍團之一,卻一直為業界內外所關注和熱議。
“豆包”成了好干糧
當專家們還在七嘴八舌地論證購房落戶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原則時,有需求的外來購房者則無暇爭論,“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的眼光已經超越了房子的商品屬性,更多的是看中戶口背后的附帶資源,以及目前還看不清的無限福利。
今年2月4日,天津市調整藍印戶口政策。地處遠郊的兩區三縣,購房落戶最低只要花40萬元,從而吸引了大批來自山西、河北、河南、內蒙古等省區的購房人。像寶坻區、武清區、寧河縣,盡管遠離天津市區,因與北京、廊坊、唐山等市毗鄰而受益。
據天津市國土房管局披露,藍印戶口政策的調整,使外來人口在天津購房數量明顯增加。今年第一季度,外來人口購買商品房76.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6.9%,占總量的31.3%,比去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其中,外來人口在兩區三縣購買商品房2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0%,占全市外來人口購房總量的26.5%。
有數字表明,4月份,外來人口在天津購房就達5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2.5%,占全市新建商品房交易總量的40.2%,環比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購買符合藍印戶口政策的商品房41.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8.1%,帶動商品房銷售環比增長6.9%。
據記者了解,成都、武漢、重慶、杭州等二線城市,近年來都有購房落戶的政策出臺,只是其中的細則或者標準不盡相同。而且隨著樓市的冷暖,各地政府都會及時升降門檻。近一年來樓市低迷,各地紛紛調整政策,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作為購房落戶政策的始作俑者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因為社會資源的飽和,以及照顧原住居民的利益和情緒,把購房落戶的閘門緊緊關閉。
購房落戶剛性系數不高
一般來說,許多分析人士都認為婚房、學區房是樓市剛性需求的必然因素,但落戶購房因地域性和局部性強,并沒有進入大家的研究視野。不過,對于實施購房落戶政策的城市來說,確實拉動了樓市成交快速上升。
如果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婚房屬于純粹的剛性需求。無論是新建住宅,還是二手房,婚房都是一個排在首位的樓市話題,這也是開發商主打的消費人群。而為了孩子上學應運而生的學區房,戶主只對其位置有興趣,對房子的戶型、面積、新舊程度等基本要求會略降。而且大部分戶主屬于二次置業,已經具有投資的意義。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購房落戶的買房人,主要是奔著戶口去的。因為當前我國二元結構所造成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而“分灶吃飯”的財政政策,使不同省市間、同一省區內甚至同一城市內的教育、社會福利資源也存在懸殊差異。購房人瞅準的是城鎮戶口、大城市戶口,但對于城市的管理者來說,出臺或者調整購房落戶政策,看中的則是購房資金和對當地房地產的拉動,雙方“各有所圖”。從這個角度看,戶口則具備了商品的屬性。
隨著樓市的變化,當地政府會隨時調整購房入戶政策的購房標準。比如天津,2007年4月,由于當時樓市過度膨脹,天津市出臺政策,將藍印戶口的購房標準由原來的30萬元上調到100萬元。但自2008年以來,天津樓市開始低迷,市政府及時降低藍印戶口門檻,但沒有像以前一樣“一刀切”,而是依據區域劃分了80萬元、60萬元、40萬元三個檔次。
成都市的購房落戶政策從2003年開始實施,期間經過兩次調整,但每一次變化都與房地產緊密相關,都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通過買房獲得成都戶口。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經濟的好轉,樓市也必然回暖,各地落戶的購房標準可能會調高,與購房落戶伴生的剛性需求也將減緩。
購房落戶與戶籍制度改革是兩個話題
長期關注戶籍制度改革的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購房落戶與戶籍制度改革風馬牛不相及,更不是戶籍制度改革鼓勵的方向。李煒光說,購房落戶或許能帶來房地產市場一時的繁榮,但不是一項基本制度,是地方政府為了某種壓力調解的需要而采取的經濟調節政策。
戶籍制度的存在,阻礙了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健全、完善。在現行戶籍制度下,盡管農村居民能夠進城務工,卻無法改變戶口而變成城市居民,身份上的“天生”不公平早已成為絕對的既成事實。改革開放30年以來基本上沒有改變戶籍制度,這與我國的城市化道路幾乎完全相背,本質上構成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不可跨越的障礙因素。而戶籍制度改革存在的許多障礙,最難觸動的就是附帶于戶口上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戶口問題涉及就業、子女求學、醫療、住房等多方面利益問題,加上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取消城鄉戶口恐怕很難在近期內實現。所以戶籍改革只能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