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房地產利益格局下,可以說樓市“地王”的頻頻出現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市場現象,而恰恰可能是一個當前利益格局之“樹”長出的合謀“惡果”。當然,這也是站在當代社會對行政要求,并以社會公正實現角度所得出的結論,并不包括地方的行政私利與房地產商利益在內。
日前,一場名副其實的“土地爭奪戰”再次在南京市國土局上演,眾人關注的焦點——河西金沙江地塊(NO.2009G34)拍出了15郾92億元的“天價”,其樓面地價更是高達每平方米7553元,雙雙創下今年住宅類用地的新高。
據了解,搶下該地塊的保利地產是中國保利集團控股下的一家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自7月份以來已經斥資63億元在全國5座城市拿地,昨天則是該企業進入南京的“揭幕戰”。
對此,可以不用懷疑,就像今年其它城市已經出現的“地王”一樣,隨著南京的這塊新“地王”產生,可以說在眾多買房人的哀嘆聲和房地產商人歡呼聲的交織中,似乎不難預料,以后在國內肯定還不斷地會有形形色色的“地王”浮現。然與此同時或許也有社會公眾想問:如此天價“地王”的頻頻出現到底是誰在從中得利?而背后又是否存在合謀呢?可以說,如此的社會疑問產生應該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首先就市場立場觀察,僅就房地產商的利益而言,似乎不難發現,也許就如已有社會相關人士所指出,相關房地產商之所以會不惜花費巨額資金拿地并頻頻制造出一系列的“地王”,關鍵就是可以一手借機抬高“地王”周邊地區的房價,并就此將土地成本轉嫁給眾多的買房人;而與此同時,另一手則可以將漲價后的商品房與地塊抵押給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從而滿足自己的更多資金需求并謀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不得不承認,在現有國內房地產利益的鏈條中,推高地價并制造“地王”,不但符合房地產商的自身利益,同時也與當前經濟情況下的金融機構利益不謀而合。所以在此市場國情條件下,也許就如萬科董事長王石說的在房地產行業“不行賄是另類”。因此,在樓市巨額利益的刺激下,包括行賄在內的不擇手段行為不但已在社會成為公開秘密,而且也是房地產市場的“潛規則”。當然,最后吞下這個房地產市場“惡果”的還是處于樓市這根利益鏈條末端的買房人。
還有以地方官員利益角度看,應該眾所周知的是,由房地產行業的支柱地位與現有政績考核制度所決定,而且多年來地方政府不僅是壟斷土地資源的唯一“地主”,而且還與土地價格高低事實上有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牽連。所以在這樣的房地產利益格局下,推高地價并制造“地王”,并就此為房價上升營造相關市場氛圍與提供政策方便,不但符合地方官員的政績需求,并且事實上應該還是官員與房地產商的共同利益需要。所以在如此利益關系影響下,加上相關監督制度的缺位,因而默許、縱容、樂見,甚至于有意無意地與房地產商結成有形無形的利益同盟,并就此合力推高地價房價謀取各自的利益需要。這正是相當一段時間社會公眾會對樓市政策普遍不滿的根源之一。
所以筆者認為,在現有房地產利益格局下,可以說樓市“地王”的頻頻出現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市場現象,而恰恰可能是一個當前利益格局之“樹”長出的合謀“惡果”。 (中華工商時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