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房產調控金牌砸向房地產業,毫無疑問,這是房地產政策最敏感的時期。
自去年12月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次表態“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控制房價過快上漲。”在此期間,財政部、國稅總局、住建部等部委先后出臺調控措施。
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國11條”,對上述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1月12日,央行決定從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19個月來的首次上調。
在房價仍然高企、市場亂象百出、房地產業仍是經濟增長主要助推力的背景下,房地產新政的頻繁出臺引起輿論的沸騰。
業界專家:普遍看好新政實施成效
“地產三劍客”之一、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論是“國11條”中的各項新政,還是剛剛上調的存款準備金率,都很難起到調控市場的作用,市場泡沫將在不久自動破滅。
曹建海的近日出版的新書中表達了自己一貫的觀點:房價將在兩年內下跌40%到50%,一線城市的下降幅度會更大。他表示,必須進一步緊縮信貸和稅收,并對開發商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其中,開征物業稅是最有效的調控手段,目前條件已經成熟。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對心理預期的影響大于實際影響。他表示,短期來看,準備金率上調影響遠不如銀監會向商業銀行提示房地產貸款風險,但會加重部分購房者的觀望情緒,從而使市場需求下滑。
對于日前出臺的 “國11條”,楊紅旭認為,“國11條”對市場的利空性明顯大于此前的“國4條”。其中,第二套房首付40%政策,意味著包括改善型需求在內的二套及以上購房需求,都將不再享受優惠,體現出國家抑制高房價的決心。
“新政吸取了前幾年調控的經驗教訓,是最全面、最系統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則認為,“國11條”抓住了“加大供應”的市場基本點,作用將十分明顯。他表示,新政的總體基調為“中性偏好”。在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方面,政策屬于“中性”;在對自住和改善型需求的支持上,則屬“偏好”。
與他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擴大住房保障范圍,可將大部分“夾心層”納入住房保障體系中。同時,“兩頭大、中間小”的供應結構有望得到改變,并將給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然而,來自市場的聲音有些不同。房地產中介機構我愛我家副總經理胡景輝向記者表示,新政太過籠統,且毫無新意,只有進一步細化,才有可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此,政策效果將主要取決于即將登場的地方版調控政策。
記者了解到,除延緩繳納土地出讓金等,多數地方的優惠政策終止期限為2009年12月31日。近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已出臺了地方新政,涉及購房補貼、稅收優惠等。同時,湖南、青島則在延續去年的一些優惠政策。
開發商:土地款新政或抬高房價
針對央行剛剛上調存款準備金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13日在微博上表示,房價可能會下降,但他表示,0.5個百分點的力度對總量影響不大,更多是貨幣政策從緊的信號。
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也在微博上迅速做出反應:上調準備金率只是管理通脹預期的信號,僅僅是開始。
對于“國11條”,潘石屹也撰文表示,“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只有增加土地供應,才能提供更多普通商品房。“囤地的根源在于土地供應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他看來,“國11條”首次提出“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應”是市場的利好消息。
潘石屹還認為,由于普通住房與非普通住房標準很難區分,差別化稅收政策的實施較為困難。根據現有規定,普通住房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筑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下、成交價格低于同級別土地上住房交易均價的1.2倍以下。此后,北京、上海等地對標準進行了小幅上調。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華業地產副總裁陳云峰也認為,“國11條”明確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開發商的預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仍會普遍看好后市。
金地集團總裁張華綱近日也表達了上述觀點,他還表示,在供需關系保持緊張的情況下,今年的房價還將繼續上漲。
但對于“國11條”中的個別條款,開發商似乎并不滿意。
在1月6日的“2010品質地產高峰論壇”上,任志強表示,所有對土地環節的處置都會加大開發商成本,并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即推高房價。
去年12月,財政部、國土部等5部委發文要求,今后在土地出讓中,首付款繳納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讓價款的50%,分期繳納全部價款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在“國11條”中,該政策再次被強調。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河南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也認為,很多國家的土地出讓金繳納年限都在20年以上,如果延長土地出讓金的收取年限,開發商的土地成本就會下降,從而推動房價的下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