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去年“地王”迭出、房價飆升的亢奮后,房地產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議論的焦點。雖然開發商在房屋質量、社區環境、物業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專業化操作甚至品牌建設方面比前幾年都有長足進步,但過高的房價和越來越像股市的房地產市場產生的財富轉移和擠出效應也日益彰顯,它所激化的矛盾掩蓋了房地產在拉動經濟、加速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的功績,危及行業本身的健康發展空間。如果說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的話,那么高房價反過來也綁架了房地產。
要想分析房價走勢或者治理整頓房地產行業,擺在全社會尤其是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認識當前的房價高低和泡沫大小?對此,中央已有一個基本判斷:部分大中城市出現房價過高現象。這一判斷是客觀的,但就是拿這部分房價過高的城市來說,房價高低也要一分為二地看。以北京、上海為例,房價相對于普通百姓的收入來說確實高,但這個高并非全無道理,因為土地和住房對城市來說是一種稀缺資源,尤其是對有大量外來人口、政商云集的國際性大都市來說,太多的需求追逐太少的房子,房價自然會高企(本輪房價高企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即大量實體經濟資金由于行業不景氣或者通脹預期進入房地產)。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然也不會有“居長安、大不易”的典故。
當然,房價高有不合理的一面,這主要是指開發商和炒房人利用一房難求的現實,在市場力量之外,人為囤地捂盤、抬高價格。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這種趨勢非常明顯,其中不乏群體不理性因素。
治理高房價是一個系統工程,不但要把握分寸,而且要內外兼修,標本兼治。以去年的市場來說,雖然炒風日盛,但行業健康的一面以及其對經濟增長的重大支撐作用不應被抹殺。筆者以為,當前應有針對性地重點打擊捂盤囤地行為,而不是在開發貸款、按揭政策、物業稅等方面對行業施以重拳,還要著重區分改善性置業和純粹短炒行為,防止打擊面過大。同時,政府賣地賺了錢,也要在建設保障性住房方面有更多的作為。此外,很多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要放到整個經濟層面去解決,比如:如果加強中小城市的市政改造和產業布局,不把資源太過集中于大城市,大城市的房價相對就會回落;如果實體經濟和結構調整加快,很多資金就不會進入房地產行業;如果高房價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百姓收入增長緩慢的現實,那么切實提高百姓收入也是途徑之一。
對于2010年的房地產市場,業界已有一個基本共識:像去年下半年那樣瘋狂是不現實的,市場沒這么傻,政府也不會答應,因此房價調整勢在必行。但反過來想似乎也有道理:在經濟結構調整依然艱難、實體經濟恢復緩慢、外需不振內需疲軟、仍然需要寬松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的宏觀背景下,在城市化催生旺盛住房需求、房地產對國民經濟拉動巨大、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房地產公司“不差錢”的行業環境中,房價又能跌到哪兒去呢?漲跌的兩難反映了形勢的復雜和微妙。中央四條治理房地產的大政方針很準確地為當前的房地產號了脈,開了方,但要想真正起到作用,還要看政策的執行走不走樣,落不落空,會不會因為雷聲大雨點小而被腐敗和利益集團化解。(陳聯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