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商品住宅的熱銷,另一邊卻是退房事件頻發;一邊是企業庫存壓力仍較大的擔憂,另一邊卻是企業頻頻提價;一邊是消費者購房信心的略微恢復,另一邊卻是開發企業投資信心依然不足;一邊是社科院隆重推出的房地產藍皮書,另一邊則是“后院起火”。(5月19日《經濟參考報》)
實際上,中國的樓市早已怪相叢生,何止“四大”呢?幾年來,樓市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波瀾,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觀點交鋒,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驚人之語樓市里出現最多,以至見多不怪了。正是這種大氛圍和土壤,造就了上述四大怪,而其之所以出現,全是人為導演的結果。
商品房的熱銷場面,許多都是開發商的營銷策略和造勢活動,是開發商不惜重金聘請房托表演給消費者看的。開發商頻頻提價是為了給市場造成“復蘇”和馬上要漲的預期。開發商摸準了中國百姓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通過提價造勢,使消費者這種心理成為現實購買力。消費者的信心略有恢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消費者看重的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尚好、國家投入4萬億保增長的決心。但是,這種恢復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本身樓市價格就沒有怎樣跌,開發商囤積居奇在死扛著房價。就是這種略微恢復,也被開發商大加利用,肆意放大。
中國社科院推出了一個所謂的房地產藍皮書后,社會各界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卻率先起了內訌。中國社科院內部開始打架,后院起火。不僅是著名經濟學家曹建海質疑其站在了開發商立場,而且,大家也注意到,中國社科院的藍皮書與北京社科院的藍皮書,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作為堂堂的智囊機構,肩負著給國家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和重要參考的重任,提供的結論卻大相徑庭。這個怪相值得思考。研究機構、眾多專家對樓市的嚴重分歧、激烈爭論,充分說明中國樓市發展方向仍然不明,樓市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強。
如果要促進樓市恢復,唯一出路是開發商實實在在降價銷售。筆者日前到廣州調查發現,所謂的廣州前段房價下降,其實只是輿論在吵吵,實際并沒有下降。這么高的房價,空置率如何不高,銷售又如何能夠旺盛?就算開發商百般武藝都用上,營造銷售旺盛的假象,最終還是要露餡,落個大量退房的結局。
奉勸地方政府,不要再出臺那些稀奇古怪的所謂措施,而是要發揮政府管理職能,督促開發商順應市場,調整價格,這是中國樓市的根本出路。另外,商業銀行必須清醒認識到樓市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房地產信貸的管理力度,決不能與開發商沆瀣一氣。否則,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余豐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