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堅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昨天,海淀團代表就房價和保障性住房等問題,約見了負責住房的副市長陳剛。陳剛表示,北京將使用組合拳調控房市,將來北京的房價不會大起大落。
堅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我明確提出,對于去年一度出現的房價過快增長態勢,要堅定不移地采取各種措施,要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陳剛認為,有些項目顯然不健康,長期下去會造成房地產市場泡沫和危害。
陳剛說,近期,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北京市堅決貫徹中央有關政策,也結合北京的實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提出的政策房用地面積和開工套數,都要占到住宅總量的50%,以及調整結構,增加供應量,特別是整頓市場等措施,就是出手要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堅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代表們希望我們把這句話說出來,我今天也要告訴你們,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堅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政府不希望房市進入冰點
對于是采用何種手段調控樓市,陳剛表示,北京使用的將是“組合拳”,加大土地供應量,調整結構,整頓市場,特別是打擊開發商捂盤惜售,以及一些欺詐行為等等。而且二套房門檻等政策的貫徹,也將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購房。
近期,北京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出現明顯下降,這是否會引發政府擔心?陳剛表示,北京提出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在兩方面要防,所以設定這個住房新結構,他相信北京房市的銷售和房價都不會大起大落。
“如我們整個住房建設和分配結構里,50%以上是自住型和改善型,開工量和銷售量都不會下降。陳剛表示,對于房地產市場,北京市政府也不希望進入一個冰點,還是希望平穩健康發展。
對他們的問題,我明確提出,對于去年一度出現的房價過快增長態勢,要堅定不移地采取各種措施,要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陳剛
熱點
政策房將放量惠及夾心層
陳剛稱計劃用兩年解決住房最困難人群問題
對于代表們關心的夾心層住房問題。陳剛表示,未來,北京政策房加大供應量,調整結構,這里很大的支持對象就是夾心層,不過,首先要讓還在輪候的家庭盡快拿到政策房。北京需解決的住房最困難人群還有28萬戶,政府計劃用2年左右,全部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陳剛認為,嚴格來說,在經適房標準以上的,又買不起商品房的,都可算夾心層。
“我們的建設力度要不斷加大。嚴格來說我們的保障人口會越來越少,原來積攢多年的這些人,將不斷地被解決。但我們政策房的力度仍然不減,大量增加投放,肯定是擴面,讓夾心層都能享受到政策。他們一個方向是可以通過限價房,還有很多可向公租房方向走。所以下一步對他們來說,也是利好消息。第一,房價要抑制;第二,擴面增加覆蓋面。這樣解決夾心層就有希望。”
反響
問詢房價聽到“好消息”
代表稱陳剛認同抑制投機性購房
昨日下午2點半,參加市人代會的衛愛民等6名代表就房價過高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問題約見副市長陳剛。這也是近幾天海淀團輪番約見的第三批。
約見過程拒絕了媒體旁聽,閉門舉行。
參與約見的代表有:衛愛民、王麗方、張維佳、廖曉鐘、王建民、鄭曉東。領銜人衛愛民表示,約見單是前天約的,也就是政府工作報告出來后,很多區代表和市民給他打電話,希望能向市政府反映房價和住房問題。
約見單上,詢問事由寫著“關于約見陳剛副市長的事”。衛愛民在下面寫了5條約見內容,都是關于房市和房價的。約見持續到傍晚6點左右,推開門,衛愛民和王麗方代表的第一句話就是:有好消息了。
他們表示,陳剛對代表們提出的問題很重視。
衛愛民希望政府能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購房的行為,對此,陳剛表示認同。
他表示,約談后對房子問題的解決還是很有信心,包括保障房的資金來源,擴大保障面,會有好的走向。他也告訴市民,因建設的周期需一年多,今年開工的房子也得到明年三四月份才可能入住,市民還得耐心等一等。
聲音
政府應該干涉房價
衛愛民(市人大代表、 北京當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我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兩個百分之五十何時能見效,土地的一半和面積的一半;第二是如何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購房等問題。
政府應該干預房價,應用稅收等手段調節,因為房價和價值嚴重失調,會影響社會和國家安全,也影響百姓生活。我向陳剛明確提出,要抑制投資性、投機性購房需求。陳剛贊同這個觀點。
政府正在加大力度
王麗方(市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從約見可感覺到,政府正在加大力量,解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今年要做到兩個百分之五十,一季度會投入更多。
政府正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先解決最困難的群體,慢慢往其他群體擴張,對最需要的人群,目前住建委已有詳細的摸底,力度也會很大。
說法
專家:代表詢問應全部公開
代表行使詢問權,在人代會上就熱點問題約見政府負責人,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但多個約見活動均沒有媒體獲準參加。不少記者提出疑問,詢問過程是否應公開,以便了解代表履職情況。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表示,對代表詢問的公開問題在相關法律中確實沒有規定,但在國外,議會的會議、辯論、詢問過程一般都是公開的,允許媒體旁聽報道。不過,在國內開放的還很少,一是官員擔心說錯話,二是意識不夠。
他認為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按照信息公開條例,代表詢問應全部公開。當然,他也希望媒體和公眾對官員講錯話有一定容忍度,允許講錯話講真話。 (記者馬力 李立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