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新聞晨報》報道,近期,浦東多個樓盤出現了集中團購的現象,有些樓盤甚至開盤當天推出的全部房源就售完。報道說,根據國務院“國三條”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的要求,以及浦東新區人才公寓的規劃,相當一部分的收購將被由政府主導的一級土地開發商收購用作動遷房及人才公寓。
上述報道一出,網上熱議如潮,其中反對之聲居多。這說明,在目前的敏感時期,政府的任何舉措,都必須透明而且經得起公眾質詢。
理論上,浦東的集中團購可收一舉兩得之效:一方面,可以為浦東的人才新政提供“人才公寓”,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可以緩解樓市低迷給地產商帶來的壓力,推動樓市成交量上升,實質上起到托市的作用。
但是,政府在替納稅人花錢的時候,必須要說明它將如何保障效率和公平。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提出過一個消費矩陣,圍繞“用誰的錢?”和“為誰花錢?”的問題來分析各類消費的效率問題。結論是,用自己的錢,為自己花錢,效率最高;用別人的錢,為別人花錢,效率最低。政府集中團購就屬于后一種情況,需要監管。
假如浦東的團購確實是為了提供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的話,相信很容易會得到廣泛的認同。不過由于政府沒有公布相關的信息,猜測和質疑便接踵而至。很多網友質疑說,這樣高檔次的房子用來作保障性住房是不可能的,恐怕只是以權謀私的幌子而已。筆者沒有親見這些房子,但僅從“名流苑”、“名流豪庭”和“金爵公寓”的名稱來看,似乎難以與保障性住房掛鉤。如果是用作人才公寓,不知道最后住進去的將是什么樣的人才。
現在樓市的狀況是,開發商不愿降價,房子賣不出去;普羅大眾買不起房,等著降價。為緩解矛盾,防止樓市不景氣進一步擴散,國務院出臺了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對此,有經濟學家認為,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于是繼續增加供給,不能解決問題,不如直接收購現有房源,然后以低價租給中低收入者。
的確,政府團購是化解樓市難局的途徑之一。但如果不輔以明確的監管措施和透明的披露制度,這種方式將蘊含極大的腐敗風險,政府信譽受損又會極大阻礙它應對目前危機的努力。 (作者:譚新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