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是汶川大地震第九天,從空中俯瞰北川縣重災區一角,慘不忍睹。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
五月二十日是汶川大地震第九天,從空中俯瞰北川縣重災區一角,慘不忍睹。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
- 評論
汶川震后,一些商品房化為廢墟的災民的還貸問題顯現出來。央行表示,“會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既要保護商業銀行的利益,也要保護廣大人民的利益”。
在筆者看來,要還款,關鍵是要明確還款的責任人。誰應該是還款的責任人?第一責任人應該是開發商。
房主無責有規可依
建設部2002年1月1日發布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按本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低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此次汶川地震烈度達10度到11度,大大超出這一地區規定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但是,建設部的設計要求明白地要求了,無論遭受多大程度的地震,都不允許發生房屋倒塌甚至是不允許發生嚴重破壞。至此,如果房屋倒塌或嚴重破壞,就須由開發商及其一應的相關主體來承擔責任。其中的責任主體至少包括開發商、監理公司、質檢部門。開發商和監理公司須承擔責任的原因是生產的產品不符合質量標準,質檢部門則是讓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進入了市場。三方應該共同承擔房屋倒塌的責任,在其中,房屋的業主完全無辜,因此不需要承擔任何的還款責任。
風險成本最低方負責
換一個角度來看,在規范層面上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對于銀行和購房者來說,房屋的倒塌是源于地震風險的降臨,這種風險應該由誰來承擔呢?答案是:在規范層面上,誰最有能力控制風險誰就應該承擔風險。
有真實的例子與之類似:某石油公司簽訂了一份在某個時間從中東向歐洲一家工廠輸送石油的合同,由于石油產地爆發了戰爭,導致石油公司無法履約;于是工廠就石油公司違反合同一事起訴,要求索賠金額等于如果石油能如期運到可以實現的利潤額。
“戰爭”屬于典型的不可抗逆因素,是在中東經營的企業都要面對的風險,這個風險須由合同的一方來承擔,由于合同沒有事前約定這一風險的分配,所以法院必須在雙方之間分配這一風險。而法院必然遵循如下原則進行判決:把損失分配給能以最低成本承擔這種損失風險的一方。在這個案例中,石油公司顯然具有更強的對中東地區戰爭風險的判斷能力,且更有辦法采取措施消除戰爭的影響。據此,法院應該要求石油公司來為此負擔責任。事實上,1967年的中東戰爭造成了大量的類似糾紛,而法院正是這樣判決的。
毫無疑問,在業主按揭購房這一鏈條上,開發商顯然最具有風險控制能力,完全可以在設計、施工等環節上將地震帶來的坍塌風險控制住,事實上,處于震中的北川縣鄧家希望小學在此次巨震中就屹立不倒,不容置疑地證明了符合質量標準的房屋完全可以應對這場巨震,因此,開發商承擔還款責任不容推諉。另外,家人蒙難和受傷的業主可同時對開發商提出民事賠償,而法院也應同步追究開發商及質檢部門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蘇振華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