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最新調查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11.3%。不過,廣州、深圳熱點城市較此前一個月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對于部分城市房價下降現象,發改委表示,中國的樓市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
高房價問題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話題。2月21日,萬科率先通過降價打折來驗證樓市拐點已到,相比萬科5%的讓利價格,本地一些中小樓盤已經跟風推出最高15%的打折促銷。廣州、深圳等地房價也的確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也使越來越多的人對房價大幅下降有了強烈的預期。
對普通百姓而言,房價的下跌自然是福音,去年下半年高價買入的購房者擔心房價下跌吃虧,一些有購房計劃的人則希望越低越好。我們不妨大膽設想,假如房價真的下跌一半會是什么后果。
依據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有購房計劃的人可能仍然會觀望,那些在高價位的購房者可能出現零資產或負資產,而整個銀行業可能會掉進深淵。
上海銀監局近日發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產信貸運行報告》顯示,去年中資商業銀行增量貸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產業,至12月末,中資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產作為抵押的其他貸款,房地產價格的波動已影響到銀行一半左右的信貸資產安全。
統計數據顯示,本地個人住房不良貸款余額仍維持在20億元左右。
房價之所以會給銀行的信貸安全帶來如此大影響,主要是與抵押資產的現值有關。銀行所做的“按揭”實質是住房抵押。一旦還款人出現問題,銀行需要處置其住房資產時,如果房產價格偏低,那么銀行能夠變現的資產額就會很低。
這不由使我們想起了仍在蔓延的美國次級債,就是起因于房價的滯漲和月供額的激增,使得抵押貸款者不堪重負,而停滯不前的房價讓無法收回貸款的金融機構發現,作為抵押的資產價值已遠遠小于已放出的款額,于是一個個華麗的泡沫開始迅速破滅,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引發了美國經濟的持續下滑和全球股市的下跌,并導致了花旗、美林等國際大投行的巨額虧損,給投資者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我們現有的房價如果真的下跌一半,近兩年的購房者恐怕多數將變成負資產,也就是說,自己所購住房的價值,將低于在銀行的貸款,有可能引發貸款人寧可將房子全部給銀行也不愿意繼續還款。2003年非典時曾引發香港樓市大跌,本人的好幾個朋友所購住房均出現負資產,也出現將房子抵給銀行的現象。一旦眾多的購房者不愿還貸而將住房抵給銀行,面對大量貶值的實物住房,銀行為了收回資金,可能以更低的價格進行處置,其中的差價就變成了銀行的虧損或壞賬。而巨額的虧損或壞賬有可能壓垮整個國家的銀行體系,那時候,即便房價跌得再低,還會有人去買嗎。
誰都希望買到便宜的房子,人們希望房價下跌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價格的波動都必須有度,必須遵循市場規律,遵循行業游戲規則,當價格無限度地上漲或無限度地下跌時,必然會引發相應的連鎖反應。在價格或價值面前,市場總是公平的,相信在公平的市場中,人們期待也會變得理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