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市公司為主力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正在橫掃全國掀起“圈地”狂潮:蘇寧環球集團以6.7萬元/平方米樓板價、44億元天價,創下上海單價“地王”;豫園商城以35.02億元天價競得武漢市一塊土地,成為武漢“地王”;萬科旗下的東莞新萬公司以26.8億元的價格拿下東莞塘廈大坪地塊;深圳振業集團以10.6億元摘走天津河東區新開路東側一塊3.68萬平方米的地塊,樓面地價每平方米8800元;位于白云山腳下的廣東省新“地王”,折合樓面價格18729元/平方米……
“地王”正在改變我國的房市格局,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中小房地產企業生存空間的蠶食和擠壓,這正在導致我國房地產業的悄悄洗牌,其顯著特征是弱者被淘汰、強者恒強的狀況日益明顯———強勢房地產企業將逐步走向壟斷地位,實力較弱的房地產企業則逐步被淘汰。而強勢房地產企業壟斷的格局一旦形成,必然會對房價產生深遠影響,因為那些占據壟斷地位的企業在手握越來越多的定價權后,不可能棄權不用。
房地產開發必然依附于土地之上,換句話說,土地是房地產業存在的最重要基礎,但是,面對強勢公司尤其上市公司的激烈競爭,許多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拿地方面已經開始被邊緣化,在土地拍賣中,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而鮮有非上市公司能夠在土地拍賣競價中脫穎而出的。
這種狀態發展到現在,不少非上市公司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甚至已經放棄競拍土地。以青島為例,9月份,青島李滄區延吉路地塊,中海地產經過279個回合,以總價16億多元的驚天價格拿下4萬多平方米土地,樓面地價達到了8330元。在整個競拍過程中,青島本地的開發商竟然沒有一次舉牌,甚至連青島市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地產商都沒有參與地塊的競爭。原因很簡單,延吉路地塊現為青島地產市場的“三類地區”,周邊精裝現房的售價也僅為7000元-8000元每平方米!
這種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當“地王”的桂冠輪流戴在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頭上,房地產市場的危機正在凝聚。因為強勢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土地的壟斷,在把一些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逼向絕境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著自己的壟斷地位,強化著自己對房價的定價權,一旦定價權的傳遞過程完成,現在的相對比較充分的競爭格局轉向少數強勢企業的壟斷格局,競爭力量將進一步被削弱,房價有可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今年9月11日,廣州市國土部門開閘放地,13幅地塊被各大開發商一搶而空。同時,一天之內連續誕生金沙洲、番禺、花都和全省地王,其中位于白云山腳的全省地王被富力摘下,折合樓面價格18729元/平方米,這一價格高于周邊的房價。開發商開始“地王”之勢,抬高房價,廣州市富力地王周邊的兩大板塊,目前樓價已多在1.5萬元/平方米。“地王”拉動房價上漲一點也不奇怪,既然房地產開發商新拿地的價格折合成樓面價格就已經比周邊房價高,房價漲還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人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開發商不會做賠錢的買賣,高地價的未來必然是高房價。
經濟學家盧卡斯認為,人們對未來良好預期可以轉化為現實的需求,從而進入消費決策。由于“地王”的出現,人們有了一個更明確的標尺去衡量未來投資房產收益的預期,而房產預期收益的增加必然會進一步助推房市投機。
“地王”的涌現是樓市與股市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的重要根源。9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開發商的土地家底有多厚?》的報道,揭開了上市公司的圈地圖謀:房價上漲———地產股升值———巨額融資圈地———土地儲備———抬高股價、地價———拉高房價。“地王”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推波助瀾作用。
許多人都認識到了樓市與股市之間的互動效應,認識到了其對房價的推動作用,但是,許多人卻忽略了“地王”對未來房市格局的深遠影響,一旦強勢房地產企業的壟斷地位得以確立,我國房市調控將變得更為艱難,這是尤其需要警惕的。(陳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