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設部副部長齊驥提出“普通市民應通過租房解決暫時住房問題”。8月25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表示,“人人有房住,不是人人買房住”;重慶將多修廉租房,保證20%的城市人能租房住。
而此前馮侖則稱:“成為房奴那是活該。”地產大嘴任志強也有類似觀點。一前一后,引發了樓市的熱議:全民買房為什么?對中低收入者而言,到底是該租房還是該買房?在當前樓市火爆前提下,這些疑問尤其值得探討。9月2日,本報邀來業界觀察人士,坐而論道,試圖尋找答案。
現實之問——全民買房為什么?
現場:南岸重慶印象韻道茶館。茶是好茶,普洱香茗入口醇香。館是好館,品茶女師演習茶道。但論道眾人并不飲茶,凝神傾聽,接題辯駁,質問和爭執,皆因“買房還是租房”起。
《晨報地產》:十年前,我們還要不斷引用“中西方兩個老太太天堂對話”的故事,來啟發大家的提前消費觀念。可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全民買房,全民按揭,這是什么原因呢?
魏開忠:這和中國人幾千年來安居樂業的觀念有關。必須有自己的房子心里才安穩。房改前行政分房,當時階層也簡單———工人、干部和農民,前兩者有單位分房,后者有土地自建。90年代房改,打破了這一模式。商品房海量出現。但求田問舍的觀念沒有改變,而按揭購房政策出現,則為購房置業推波助瀾。
邱朝禮:經濟建設迅猛發展,人們從無產變成有產,國家也開始對私有財產進行立法保護,城市化進程為市場提供了商品房這一產品,除了滿足居住需求外,房產還是固定資產的一種體現,這是全民買房的大背景。
李金波:還有幾個原因,一是人們收入的倍增,和上世紀80年代比,收入已經翻了100倍,足以支付房款。二是歷史原因,年輕人在結婚前都要先買房,老同志們又趕上房改,最后造成幾代人同時擠到一起買房。三是對投資效益的預期,遲買不如早買的觀念占了大多數。四是做人的尊嚴和攀比心理。無房被人嘲笑,有房要住得更好。
姚偉:我是80后這一代。我們大學剛畢業,但有套自住房的觀念非常強烈。我周圍同學都在買房子。你借錢買房子沒人笑話你,但你始終租房子,別人會多少輕視你,覺得你沒本事。而它也是一種資產,可以升值,如果首付沒問題,那為什么不買?
無奈之舉——寧做房奴,不做漂客?
現場:80代后生甘當房奴,地產思想家則質疑租房市場不規范。硝煙漸起。
《晨報地產》:以前大學畢業沒人敢想買房,現在一畢業就要買,借首付也要買,纏著父母給錢也要買。還有很多剛進城不久的人,明明買不起房的人也要買,當房奴也心甘。難道租房就那么“可恥”嗎?
姚偉:房價漲得這么兇,今天還可以買個客廳,明天就只能買個衛生間了。用明天的錢來買今天的房的想法太普遍了。買房還有產權,做房奴就算是活該也認了。租房到最后還是別人的,不劃算。
魏開忠:房產作為不動產,如無大的災難和戰爭,升值在全世界都是鐵律。97年福利分房取消后,要有居所必須買房,要么就是租。為什么像姚偉這樣的大學生畢業就想買房,因為其收入上升程度,遠遠比不上房價上升程度。我單位有年輕人,之前還能到美美去淘包,現在被迫買了按揭房,就只能到太平洋逛一圈了事。當然,這與他們對自信未來也有關系。
李金波:“負翁”的日子艱難。中青報調查報告顯示,已購房者中,九成是按揭。其中,又有三成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這些人被稱為年輕有房的“負翁”,不敢換工作,不敢娛樂,不敢旅游,害怕銀行加息,擔心生病和失業。
邱朝禮: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束克欣去年就提出,作為發展中國家,正常情況下大概有30%的人群可以買房,70%都應該是租房群體。對于低收入人群,政府可以提供廉租房和雙限房(限房價、限套型)來解決。
魏開忠:問題是到哪兒去租合適的、穩定的房子?一旦周圍房價上漲,房東要賣,還不是要趕房客走?中國租房市場和制度滯后,國內租房市場不規范的現狀,令大家都不敢租房。中國城鎮居民房屋私有率已經到80%,而美國房產私有率為68%,英國為67%,德國為42%。
邱朝禮: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我認為政府應從法律、制度上大力扶持租房市場。其中包括完善相關的法律保障、交易制度、價格的合理性、服務的保障等等,鼓勵開發商建設公寓式的出租樓盤,調整和規范經濟適用房政策,從而吸引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先租房,后買房,從一窩蜂購房的人流中分流出去。
姚偉:這一步能否達到是個問題。到時候說不定房價都高得不可企及了。如果當了“漂客”,還要承擔更高的房價,不如趁早買了算了。
反思之痛——廉租房,等你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場:話題逐漸深入,氣氛也逐漸凝重。地產思想家和年輕后生開始不斷抽煙。
《晨報地產》:又不想當房奴,又不想當租房的“漂客”,那怎么辦?
姚偉:能不能自己和別人合伙集資建房?把房價降下來?
邱朝禮:不現實。因為涉及到變相集資問題。
姚偉:如果政府能提供一種住房,可以租很多年,一直租下去,那么可以考慮。
魏開忠:廉租房具備這種特質。2003年重慶將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納入市政府的民心工程,但我覺得還是晚了。如果提前10年,而且規定只要在重慶居住5年的中低收入者都可以排隊租,那么很多人都可以等,全民買房局面也得到改觀。這樣房價也可以平抑。
邱朝禮:有錢人住好房咱不管,但國家得對居住困難人群進行保底。香港一半以上的人口通過政府幫助解決住房問題,香港公屋租金水平大約為同地區市場價的1/4。
李金波:廉租房進程緩慢,涉及到資金、土地、資質和機制問題。
魏開忠:是的。首先是建設主體,廉租房誰來建,政府還是開發商?其次是資金,許多城市還沒有開始將土地出讓凈收益實際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資金問題沒解決,廉租房進程肯定緩慢。還有土地問題,誰愿意將瘋漲的地塊批給廉租房?這需要政府補貼,或者給政策。此外還涉及廉租房申請、審批、退出機制等。
李金波: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低,只涵蓋了雙困人群,不是全部低收入者。
魏開忠:如果有專業機構提供高性價比的出租房,有政府提供高覆蓋率的廉租房,找房住就像坐公交一樣容易,大家還去搶購嗎。房價自然應聲而落。但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時間。
租房需要制度鼓勵
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而言,買房租房一樣苦。在商品房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中遇到的問題,是同樣的。
一是供給結構失衡,租房時,便宜適用的小戶型,同樣十分緊俏,地方政府承諾供給的廉租房更是蹤跡難尋。
二是賣房的開發商和租房的中介,都占據了信息優勢,而購房人和租房者,往往只有“被忽悠”的份兒。
正因為買賣市場上中低檔住宅嚴重供給不足,才造成租賃市場上消費者很難找到經濟適用的住宅。
而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和公正的裁判,買賣市場上交易雙方的力量失衡,自然延伸到租賃市場。結果,房價高,租價也高,買不起房的中低收入者,在租賃市場上同樣不堪重負。
如果有平衡的供給結構、嚴格的市場監管、完備的住房保障體系,不需要“鼓勵”,選擇租房的人自然會多起來。
廉租房的現實難題
覆蓋率
財政部綜合司住房土地處處長陳怡芳:
目前全面推出廉租房體系,中國經濟的支撐能力還有限,小范圍可行,大范圍為時過早,只有當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整個廉租房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資金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
廉租房資金應該從政府拍賣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中來,因為在地方,土地拍賣的收入占到地方收入的40%-50%。此外還應該有基金、債券、證券等方式的資金進入。
房源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文林峰:
現在的廉租住房已經由實物配租轉向租金補貼,不需要大規模建設了。未來的發展思路,將是充分利用存量住房資源,優化配置房源,解決廉租住房的房源問題。
建設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院長任宏:
建廉租房必須依靠政府,因為廉租房制度是政府提供給窮人的社會福利,房產商只負責建設,資金和管理還是要政府做,房地產商擔負不起政府的很多責任。(記者 李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