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來上海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李家蕊,近日注意到這樣一個消息:上海將在2月底就人才居住證如何真正轉為上海戶籍出臺一個有操作性的實施文件,屆時申請人可根據在上海居住的年數,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納稅的狀況,以及具有的專業技能和職稱等基本指標進行“轉正”申請。
這讓“漂”在上海找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卻解決不了上海戶口的“滬漂”一族充滿期盼。李家蕊告訴筆者,從2004年起,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辦理上海市戶籍開始實行“評分制”,學生各項要素累積分值高于標準分的,可辦理上海市戶籍;低于標準分的,則辦理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一年比一年緊的評分制度讓外地生很焦慮:“解決不了戶籍問題,就算在上海有了穩定工作也還是‘滬漂’啊!”
為了下一代,“滬漂”要轉正
在今年年初新浪網組織的一個小型調查中,上海、北京等直轄市的落戶狀況再次成為關注熱點,56%的被調查者認為,戶口問題是關系婚姻、家庭的重大因素。
“招聘要求第四條,以上海本地生源的應屆畢業生為主。”華東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劉葉前天第七次因為自己是“非上海本地生源”,被心儀公司的招聘啟事直接拒之門外。
“等我找到工作,一定得在上海落戶,免得我的孩子以后也找不到工作。”劉葉在求職博客里自嘲。ID為“學院派”的網友卻在留言里“警告”劉葉:“別以為落戶上海很容易,我當年就因為一分之差沒通過戶口審批。”
“學院派”真名叫張慶,他告訴筆者,非上海生源應屆生辦理上海市戶籍的“評分制”,包括學歷、英語資格證明、計算機證書、獲得榮譽以及專利發明等要素。200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張慶擁有本科加研究生學歷,本以為拿下上海戶口易如反掌,卻沒想到2008年上海戶口審批分數線是71分,“ 我沒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以及各種各樣的專利加分,僅僅拿到70分。”
“一分絆倒名校研究生”,手里的“人才居住證”讓張慶懊惱不已,“居住證雖然號稱享受上海市民的同等待遇,但畢竟有很多不方便。”在張慶看來,“戶口是城市給我們的身份,為了下一代,‘滬漂’不是長久之計。”
一個評分制,難倒高材生
李家蕊是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我本來以為上海的評分制落戶比北京容易,沒想到上海很多用人單位都事先聲明,萬一戶口沒辦下來,后果得由應聘者自己承擔”。
天涯論壇上曾熱議過一件真人真事。2006年畢業于上海水產大學的小林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并與企業簽約,卻因為3分之差未達到該年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辦理上海戶口的分數線,無法辦理上海戶口,被無良企業毀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去年曾就金融危機下的求職狀況組織了一次調查,結果75%的受訪者表示,在經濟危機下,能否落實戶口是選擇工作的首要衡量因素。
落戶就必須通過“評分”。“其實,專利加分才是大頭。”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張明明表達了她的看法。張明明在研究上海戶口審批細則時,發現根據2008年“評分辦法”,有科研創新可以加1-5分,其中擁有發明專利證書,可以加5分;擁有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或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可以加3分;已申請發明專利并擁有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的也可以加1分。“同學之間都在傳,說如果要專利發明的加分,其實有一個簡易的途徑,就是在網上找相關公司‘幫忙’”。
筆者在job職脈網看到,ID為lena80的網友在BBS上發布的“江蘇大學研究生畢業,非211能否辦理上海戶口加分”帖子下,緊跟了一名ID為“專業辦理上海戶口專利加分”的回復,聲稱能在3個月內幫助入戶畢業生辦妥有關專利加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直關注戶口問題的李家蕊在去年12月初看到,上海市教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做好2009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辦理本市戶籍受理辦法》,這比往年提前了兩個多月。“今年形勢不好,通知提前發布,說明上海市政府在2009年比較重視我們學生的就業問題,我感覺今年的戶口門檻可能會降低。”李家蕊預測說。
“戶口河”兩岸,心態大不同
“這個紅本本,難道比綠卡還難拿?”李駿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他出身國內名校,從國外游學回來,現就職于上海某大型外資銀行。
李駿月入萬余,租住在靜安區每月2800元的酒店式單身公寓。春節前,他趁著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比例從10%下降到5%,順勢買入了轎車“歐寶”。像李駿這樣“有房有車的鉆石王老五”,在“滬漂”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趁著年輕漂一漂也挺好,不急著把戶口定下來。”李駿對暫時拿在手里的人才居住證安之若素,提到“落戶新政”,“說實話,紅本本和綠卡一樣,就是一個證件,我不怎么感冒”。
“其實,戶口有時候是個牽絆,可別說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畢業兩年,在上海某電視臺做編導工作的周萌萌說。她畢業于江蘇某二本高校新聞專業,在2007年戶口審批中未通過分數線,只拿到了人才居住證。春節回湖南老家,親戚給周萌萌介紹了一個在長沙工作的小伙子,“電視行業競爭激烈,當‘滬漂’挺累的。”周萌萌準備回湖南工作,“要是我有了上海戶口,肯定舍不得這里”。
“沒有戶口牽絆,漂得更自在,小小戶口本還是比不上輝煌的事業來得實在。我們要的是未來,是發展的平臺。”李駿悄悄透露,他其實一直更渴望去香港發展。
據了解,李駿、周萌萌等生存狀態較好、事業處于“流動”發展期的“滬漂”對人才居住證轉正為“上海戶口”持觀望態度,而大多數事業發展一般的“滬漂”,則考慮到上海戶口背后的待遇問題、身份問題,渴望早日正式成為上海“居民”。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