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最新一期的《學習時報》發表署名鄧和平的文章《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是當務之急》,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的大學變成事實上的政府附屬行政官僚機構,擁有全世界所有大學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管理機構,而傳統觀念的慣性思維又使得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與大學制度建設特別困難。
對此,文章提出,改變執政方式,理順教育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圍繞大學獨立法人地位和辦學自主權為核心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應當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
文章認為,大學制度的創造性建構是中國教育創新和大學可持續發展中一個帶有戰略性的根本問題,它涉及到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方式、效能及高等學校的活動目標、活動原則、活動程序和活動效能。但是,由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時滯,制度出教育力和學術力的振奮局面則沒有在高等學校同步實現。
首先,當前中國的大學已經變成事實上的政府附屬行政官僚機構,而不是按照教育和學術機構的邏輯發展。因為,中國大學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個內外“三權”不分的高度集權體制。所謂的內外“三權”部分,是指外部舉辦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三權合一;內部決策權、行政權和學術權的職責不分。而這就造成了大學“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和個性,不能真正體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意志。
其次,如今中國高校擁有全世界所有大學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管理機構及其管理人員隊伍。而這一尷尬局面的形成,源自大學管理集權化、機構衙門化和職員官僚化,以及由“三化”必然帶來的機構臃腫(疊床架屋)、隊伍龐大、行政權力簪越學術權力及辦學效率效益低下的現象。
再次,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與大學制度建設之所以特別困難,究其原因在于傳統觀念的慣性思維路徑,即:官本位的人事任用制度導向及其帶來的官本位意識已經形成一種文化意識和價值取向。這主要表現在:大學之間競相攀比行政級別,管理崗位與行政等級掛鉤,以及教師待遇與官員等級銜接,兼職學者的身份異化和官僚意識增強兩方面。由于資源配置和評價體系向行政權力傾斜,導致學者競相進身入仕。“教而優則仕”對學術隊伍建設和學術事業發展造成嚴重損害。
文章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高等學校的體制改革盡管有了不小進步,但總體上涉及的多是一些外圍問題,帶有根本性的管理體制,尤其是高校的領導體制改革并未涉及。雖然中組部和人事部早已在2000年發文明確提出要逐步淡化、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但高等學校至今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針對上述中國高校體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文章指出,中國大學和世界各國高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管理體制的競爭。經濟學家張維迎的觀點,當今“國際競爭的核心不是資金和人才的競爭,也不是技術的競爭,而是制度的競爭。從中國長遠來看,應該學習的是制度改造!背浞直砻髁酥贫冉ㄔO之于大學可持續發展及其培養創新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強調,國家提供新鮮的制度資源或寬松的制度創新環境,對于高校體制改革及其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目標的實現相當重要,沒有這一環節,高校很難有突破性進展。因此,改變傳統制度低效率運作對大學發展的“制動”狀況,無疑是促進大學發展和學術創新的關鍵點。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