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7點17分,來濟南過渡復課的北川擂鼓鎮808名小學生和40名教師乘坐專列,從四川綿陽日夜兼程近35個小時,正點抵達濟南。當天起,孩子們將在離家千里之外的泉城濟南開始新的校園生活。這是目前全國異地安排災區學生過渡復課人數最多的一次。
5日晚,第二批北川588名初中生和隨行的30名教師也將啟程奔赴濟南。
此次帶隊的濟南市教育局學校安全處處長周幫義介紹,北川擂鼓小學是擂鼓鎮規模最大的一所小學,由一所中心小學和三所村小學組成,共有老師113人,學生1312人。在地震中,有兩名老師和6名學生遇難,學生受傷18人。目前,除少數學生跟隨家長到外地投奔親友或轉學外,絕大多數三年級以上學生都將到濟南復課。而一、二年級的300余名學生由于年齡太小,留在當地復課。
周幫義拿出一張紙條,上面登記著師生們的民族構成:808名學生中,漢族425名,羌族380名,回族、藏族、土家族各1名;隨隊的擂鼓鎮40名教師中,漢族13名,羌族26名,回族1名。
去濟南師范學校的343名學生和去濟南幼兒師范學校的269名學生,分乘10輛大客車駛離站臺,孩子們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
因為明珠小學就在火車站附近,校長鄢青霞舉著歡迎的旗幟,引領孩子們步行前往學校。一大早聞訊而來的濟南市民已等候在車站西側,當孩子們一路走來,人群中頓時響起了“嘩嘩”的鼓掌聲——歡迎你,擂鼓鎮的師生們!
在出站口,孩子們每人領到了書包和文具。明珠小學此次接收四年級學生196名,隨隊教師10名,分5個班。
虎頭虎腦的羅誠,今年9歲,此前在擂鼓鎮小學三年級二班讀書。他原來班里的53名同學,這次到濟南的有40多個。
一到濟南師范學校,小羅誠就發現,細心的老師已特意把他安排在了三年級二班。記者趕到時,學生志愿者正在給羅誠和小伙伴們理發,隨后去洗澡,有的孩子還將進行查體。
濟南師范學校專門騰出了一棟有400個床位的四層宿舍樓、12間教室和一層餐廳。宿舍8人一間,床鋪上已鋪好了新被褥,墻壁粉刷一新。為騰宿舍和教室,已完成課程的畢業班學生提前放假,部分學生還連夜從樓房搬到了平房。
“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兩短一長’三套校服,連內衣、鞋襪都準備好了,什么都不用帶。”濟南師范學校副校長李秋毅拿出一份表格,記者看到長長的表格足足有3頁,詳細記錄著要發給孩子們的幾十種生活用品,包括涼席、小鞋刷、衣架、衛生紙、手電筒、飲水瓶、牙膏牙刷,連防蚊蟲叮咬的風油精、蚊香也配備了。
濟南幼兒師范學校辦公室主任王利告訴記者,為給孩子們安裝新購的28組太陽能熱水器、調換高度稍低一些的269套課桌椅,他一直忙到5日凌晨1點多才睡,5點多就起床去接孩子們了。學校還為隨隊教師購置了12套桌椅,專門布置了備課室,空調、飲水機、辦公器具一應俱全。這里每間教室還都配有空調、鋼琴,“這都是標配。”王利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孩子們吃得慣,各接收學校都專門從川菜館聘請了大廚掌勺,并修改了菜譜,增加了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宮保肉丁等辣味菜。“以前我們早點提供稀粥和咸菜,現在專門增加了小辣椒,要讓孩子們覺得在這里和在家一樣。”明珠小學校長鄢青霞說。
據介紹,孩子們的就餐標準是每天15元,實行配餐制,由學校按照規定標準零利潤操作。學生每人每月還有30元的零花錢,教師每人發放200元的服裝費,都是直接發到個人手里。為方便孩子們跟家里聯系,每間宿舍還都安裝了一部IC卡電話,同時配發師生每人一張100元的電話卡。
此次隨隊的擂鼓鎮小學老師唐雪蓮,在地震中不幸失去了丈夫,臨行前,她把4歲的兒子交給了在重慶的姐姐照看。來到濟南第一天,她在日記中寫道:“痛苦一度壓著我,像鉛石一樣。現在忽然輕松了許多,因為感動占據了心靈。”
在濟南市教育局局長陳東生看來,接收災區兒童到濟南短時間復課,并不是讓孩子們學多少文化知識,而是希望通過短暫遠離災區,加以進行心理疏導,盡快撫平孩子們因災難受傷的心靈。“另外,這些孩子們到了濟南后,對于濟南的孩子和老師也是一種教育。”
按照統一部署,孩子們到達濟南后統一使用課改教材,接收學校特意挑選優秀教師作為副班主任及代課教師,并將根據情況安排課程進度,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輔導,保證孩子們順利復課。(記者 王原 劉兆陽)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