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柏萬青向大會提交了一份書面建議,希望重視中小學班干部產生過程中的“腐敗”現象,同時,她也對中小學生在校外佩戴“干部標志”提出了質疑,認為那是一種不平等的表現。
柏萬青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是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老年協會副會長,她還開設了一個柏萬青志愿者工作室,對青少年的教育也非常關心。在和家長交流時,她聽到不少家長反映,現在學校里的少先隊干部產生大多數是由老師指定;每年選出的區級優秀少先隊員干部,基本都是有背景的某某子女,某某孫兒;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當上班干部,不惜向班主任送錢送物,那些得到“好處”的老師選舉時便為該生搖大旗拉選票。
“中小學生畢竟還幼稚,都會跟著老師的引導選舉干部。”柏萬青擔憂地表示,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利,使他們從小就受官本位的影響。她建議,為了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可以改變一下班干部的產生方式,比如輪流擔任,或者由學生背靠背選舉。
柏萬青還聽到一些家長討論中小學生少先隊員在校外是否一定要佩戴“干部標志”的事情,“大家都認為,有任務的時候可以帶,日常不必帶,這是學生中一種平等的體現。”
柏萬青表示,少先隊干部在學校佩戴干部標志是便于參與學校的管理,而放學后,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所,還佩戴干部標志,表示自己與一般同學不同的身份,是不太妥當的,“因為少先隊員年紀小,思想教育方面需要人引導,這樣做對他們幼小的心靈影響很不好。”
柏萬青認為,每個孩子到學校學習,都是力求上進的,且未定型的,如果一開始就選定哪一個是干部甚至一直不變,這對孩子的培養不公平,“一錘定音也許害了他一生”,她建議可以輪流做班干部,對學生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雕塑”。
柏萬青還表示,佩戴標志是一種分工表示,并不是榮譽,不需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標志”是一種任務,上崗佩戴,放學后不需要顯示,“日常同班同學都知道你是干啥的,不帶也無妨”。她舉例說,2007年開學時有一所學校的重點班班主任大膽嘗試選出的隊委一律不發標志,讓他們默默地工作,效果非常好,“其實這也是一種教育”。(周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