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千里挑一 高二定向培養 高三直升大學———
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透露:醞釀已久的北京少年科學院今年將啟動,北京四中、北京八中、人大附中等知名中學將成為首批試點學校。這將是國內首個面向中學生、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少年科學院。誰有資格入選北京少年科學院?少科院的學生學習什么?怎么學?中學生過早地細分專業真能培養出創新拔尖人才嗎?
●誰有資格入選北京少年科學院?
目前,北京少年科學院基本框架正在緊張的建設之中,選拔比例、學習方式、專業數量等基本要素目前已經明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楊德軍副主任說:“少科院生源的選拔是在高中入學之時選拔,按照計劃正式運行后的北京少年科學院將以同屆學生0.25%的比例選拔小研究員。”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參與北京少科院試點工作的北京八中、人大附中等,則把選拔對象擴大到了初中學生。校長們指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不分年齡大小,有些初中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
北京八中少科院偏重兩類學生:某些曾有突出成績還想繼續發展的學生;具備一定科學素養、并對創新發明充滿興趣愛好的學生。“既然是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肯定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篩選。”北京八中校長臺峰說,“首先得本人申請,其次要參考獲獎證書、科技制作、提交小論文等。”臺峰校長表示,目前,少科院在每個年級(包括少兒班)的招生計劃為40人左右,鑒于知識積累與年齡會成正比,因此少科院招收高中學生的計劃會更多一些。
“人大附中少科院的服務對象是全體同學,實行半開放式體制,即:少科院成員必須具備一定能力和水平,但是全體學生都可以參加少科院組織的活動。”人大附中副校長羅濱說,“少科院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盡可能多的同學都參與其中,感受科技創新的樂趣,普及科技知識。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已經成立的少科院先后組織了‘全民靈動———Di秀’、初二年級‘紙橋過車’、‘高一年級技術設計比賽’等活動。”
●少科院學生學什么?怎么學?
少年科學院學生學習將與去年9月開始的高中課程改革緊密聯系。“新課程強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少年科學院正是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機會和平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與課程中心副主任楊德軍說,“按照市教委、教科院的設想,中學生經過選拔進入到少年科學院,成為小研究員、小院士,會從教材內部和生活當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
北京八中校長臺峰告訴記者,八中少科院目前設置了五個專業,包括生命科學、機器人、科技發明等。人大附中副校長羅濱介紹,人大附中少科院下設發明創造、智能機器人、模型設計、天文科技、生命科學、頭腦創新思維(DI)、制陶技術、數碼影像技術等八個研究所,所長由學生擔任,定期組織本所同學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交流活動。
“學生的學習都利用業余時間,但每周都有固定時間。”北京八中校長臺峰說,“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間。”臺峰校長介紹,學生的課程除了由學校老師擔任外,還將大量外聘來自大學、科學院的教授和院士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老師,“學生將根據科研項目,直接跟隨指導老師進入大學或科學院知名實驗 室,提早地進入大學生活和學習狀態,為科技發明創造夯實各種必備的知識基礎。”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與課程中心副主任楊德軍也表示,所有少科院的學員都將會近距離接觸到兩院院士、著名科學家以及高校中的教授和專家,聆聽教誨,接受指導。少年科學院的研究學習將盡量不會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小研究員、小院士將利用學校中的研究性學習課時,進行科學院課題研究,并可以折算相關學分,不給學生添加額外的負擔。 ●“小院士”上大學開出“直通車”少科院的學生如何畢業?
“要對學生進行考核,其中包括指導老師的評價、同伴的評價等。”北京八中校長臺峰說,“但不強調科研項目一定要有結果。”臺峰校長表示,如果太多的看重“科研成果”,可能會導致創新發明的培養誤入歧途,“有些科研項目可能在人的有生之年都不會出成果,也不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但這并不能說孩子沒有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
臺峰校長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肯定會提高,學校不看重學生的科研成果,但學校會給學生開出一個曾經在少科院學習的證明,即所謂的“小院士”證書。
記者了解到,人大附中少科院“院士”則每兩年評選一次,要想獲得“小院士”稱號則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比如獲得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獎等。
據有關人士透露,入選少年科學院的小院士,除了高考時有望獲得錄取優惠政策的照顧外,從2009年起,他們還將可能搭乘通往高校的“免試直通車”。
“對于入選少科院學生享受上大學優惠政策,我建議不要過度渲染,否則入選少科院就顯得太功利。”北京八中校長臺峰說,“入選少科院并不等于就能獲得小院士的稱號,有些不積極參加學習和活動的學生,也將被退回到普通班繼續學習。”
●教育專家爭議中學生過早細分專業
少科院學員的年齡在13歲到18歲之間。按照少科院的培養體系,他們將被安置在一個具體的專業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目前,教育專家對如此小年齡的學生就進行專業學習持有不同觀點。
“能申請并被選拔到少科院進行專業的科研學習,說明學生對該專業具有濃烈的學習興趣,少科院給他們提供的機會恰好調動了學生積極創造的欲望,這恰恰彌補了目前基礎教育片面重視應試的不足。”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一位專家說,“有些學生可能因此而確定了未來即將從事的職業。”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忠心指出,一個人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培養與成熟必須經歷漫長的過程,只有長期的有目標的磨煉和準備,才能使他們成為某一行、某一業的“最好”。只要成為“最好”,就一定會被社會追逐、渴求,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就將成為必然。因此,有必要對孩子的成長進行規劃、設計和訓練。
教育專家們同時指出,過早地讓學生“陷入”窄小的專業領域,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比如過多地利用業余時間搞研究而失去童年游戲的快樂、知識面太窄而形成思維定勢等。
“教育不應只是成人生活的準備,而應該是伴隨人終身的生存方式。”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說,“作為一種生存方式的教育,比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積極主動的、有強烈愿望和熱情的生活態度,個性化的、具有綜合性、批判性與反思性的思維能力,這才是人不斷提升創造力的根本基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