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8日電 綜合報道,10月24日下午,湖北荊州10多位大學生手拉手結成人梯營救落水的兩名少年,其中有三名大學生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今日上午,三位舍己救人的大學生追悼會在荊州市殯儀館舉行。此事件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大學生們的義舉在感動了無數國人的同時,也再次引發了“價值觀”和“道德觀”之爭。
為搭救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學生結成人梯 3人不幸溺亡
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電5091班、5092班的40多名同學,在長江干堤沙市段的寶塔河沙灘上秋游野炊。下午2點15分,在離大學生活動的地方約10米遠的沙灘上玩耍的2名七八歲少年,不慎落入江中。聽到呼救聲,在場的十幾名同學立刻向少年落水處沖去。
寶塔河段看上去比較平靜,其實危機四伏,水下漩渦洶涌,沙灘邊緣全是陡坎。10多位同學毫不猶豫地手拉著手,迅速向江中延伸,用這種方法拯救落水者。突然,一名同學因體力不支,手從相鄰同學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學頃刻落入江中。
頓時,第二場大營救迅即展開。這時,正在寶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施救,陸續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
事發后,長江大學領導迅速趕到現場,獲救的兩名少年已經各自回家。當地消防、海事部門也相繼趕到組織搜救。由于該處地處江水回流區域,水流湍急,淺處有四五米,最深處達十幾米,經過1個多小時搜尋,至下午5時50分許,三名大學生的遺體被打撈上岸。
英勇獻身的三位大學生,分別是19歲的陳及時,湖北通山縣人,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大一學生;19歲的何東旭,湖北枝江市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一學生;19歲的方招,湖北羅田縣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一學生。
大學生見義勇為感動社會 被授予“見義勇為集體”
事件發生后,湖北荊州市26日授予了10月24日在長江荊州寶塔河段救起兩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學生和市民舍己為人見義勇為英雄群體。這17人當中包括14名長江大學的學生和3名沙市冬泳隊的老人。
長江大學三名學子的英雄壯舉感動著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紛紛悼念3名舍己救人大學生。
26日下午,40多名大學生和許多市民自發來到江邊,面向茫茫江水肅立,在水中拋放鮮花,寄托對逝去年輕英雄的深切哀思。談起當時救人的場景,許多學生已是淚水漣漣。
27日上午,盡管靠低保維持生活,家住荊州市荊北路的殘疾人劉順清,來到設有靈堂的荊州新北門外的殯儀館。他手里捏著1000元錢,希望能為犧牲的英雄家庭做點什么。
從27日上午開始,自發前來外殯儀館悼念的各地市民絡繹不絕。“昨天從電視上看到這個消息,我就忍不住的哭了,父母把他們拉扯大不容易,他們實在是太偉大了。”來自荊州沙市的李阿姨哽咽道。湖北省內及荊州周邊縣市也有不少市民自發組織悼念三位英雄。
10月27日,湖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朝紅代表湖北省綜治辦、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看望了英雄的家屬,并前往靈堂為英雄們送上了花圈。劉朝紅向三位英雄的家屬表示,一定會把英雄的事跡挖掘好,把英雄家庭的困難解決好。
10月27日,被救兩位孩子的父母在靈堂、江灘祭奠三位少年英雄的英靈。一位孩子的媽媽當場撲跪在地上大聲哭喊:“方招、陳及時、何東旭,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兒子”。孩子父親則點響鞭炮,對著事發地點磕頭道謝。看到此情此景,周圍的市民頓時紅了眼眶。
大學生救人犧牲“值不值”再次引發爭論 90后形象得到提升
大學生們見義勇為的壯舉除了引起全社會的感動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爭論,《新民晚報》報道,面對“如果換作你,會去做一節“水中人梯”嗎?”這個問題,華東師大政教系的諸昕雯回答:“三條人命換來兩條命?我覺得還是要看自己有沒有救人的能力再說。”而上海交大電信學院學生方毅則認為,這幾個大學生道德高尚,但還是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這種代價實在太大了。”還有網友反駁說:“在危機時刻,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在救起兩名少年而犧牲三名大學生面前,有人戴上“交易眼鏡”審查一番之后,得出的結論是:不值呀!其理由是:第一,三命換兩命,數量上不值;其二,大學生沒一個會游泳,卻貿然下水,勇有余而智不足。
對此,《沈陽晚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種事后算帳的方法,本來就不可取。市場經濟時代,當我們習慣了交易時,交易觀念就容易泛濫化——贍養是交易,上學是交易,工作是交易,交友是交易,婚姻也是交易……于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精算一下——值還是不值。不錯,從表面看是虧了,是有點不值。但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樹起了一座年輕一代不朽的豐碑;他們用驚天動地的壯舉,毅然向世態炎涼宣戰;他們為人之子,卻把恢宏的大愛獻給他人之子。這篇評論文章還認為,人總還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即便是為此作出犧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對這樣的人和事,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敬意,而不是用懷疑的目光來褻瀆他們。
此次事件還引發了人們對90后之前一些不良看法的轉變,荊楚網上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長江大學17名大學生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對社會責難和懷疑的有力抨擊。他們奮不顧身的表現,生動地說明了90后并非“崩潰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民晚報》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施索華,他認為,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80后、90后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但是這次的事件足以證明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的社會提倡發揚集體主義、奉獻精神,而傳統道德中也包含著相關內容。這幾名大學生的行為正展現了這樣的‘人性光輝’。”施索華同時認為,他們的行為并不是用“金子換石頭”,這種精神力量足以影響13億人。
見義勇為頻釀悲劇事后反思 呼吁生存教育自救知識的普及
關于大學生救人犧牲事件的事后反思還有很多,《徐州日報》發表文章稱,如果那幾個少年不去江灘那樣的危險地玩耍,悲劇就無從發生;如果落水少年諳熟水性,大學生們就不用涉險;如果施救的大學生們都有嫻熟的游泳技術,救援落水少年或許并不困難。又或者,即使他們的游泳技術不精湛,如果會安全有效地組織施救,或許悲劇也可以避免。痛悼英雄,汲取教訓,這樣的反思性設想并非沒有意義。
在這次意外事件中,還有一群英雄的義舉值得關注。當施救大學生們被湍急江水沖走的危機時刻,在附近鍛煉的三位冬泳隊員參與救起了六位落水的大學生。這三位冬泳隊員一人46歲,另外兩人都是61歲的退休工人。正是因為長期的游泳鍛煉讓他們具備了嫻熟的游泳技能和豐富的施救知識。
地震海嘯、遇劫遇盜、溺水火災、觸電中毒等等,無數的天災人禍,會在意想不到中降臨。經歷過一次,就足以知道生存教育的必需。當前,推行素質教育正大行其道,最基礎、最重要的求生素質培育理應在其中。文章最后呼吁,在全社會普及生存知識和自救知識教育,將其作為必修科目列入中小學教育課程,讓每個學生能多一分生存知識,多一種在危境中自救的強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