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北京大學將迎來110周年校慶。與10年前的百年校慶的熱鬧相比,110年對于北大估計只是一個“中慶”,因此,不見媒體對當年校慶那般連篇累牘的報道。
據了解,北大的校慶活動,有幾個重頭戲,一是校慶大會,大會將重點回顧國家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即“985計劃”)實施10年來北大取得的主要發展成就,提出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構想;二是舉行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議,會議將邀請部分大學校長、專家學者圍繞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共同探討高等教育未來十年的發展路徑等重要問題;三是以“迎奧運、慶華誕”為主題的慶祝北大建校110周年文藝晚會,晚會通過北大師生校友同臺聯歡的方式,展示北大風采,為北京奧運會祝福。
這樣的安排,總結成績、展望未來、展示風采,十分符合校慶喜慶的主題,但對于一個真正想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大學來說,似乎遠遠不夠。
誠如北大校慶安排所揭示的背景,今年是我國實施“985工程”第10個年頭———在過去的10年里,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一批985高校,都在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但必須審視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是不是在用正確的辦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在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所有關于建設一流大學的成就表述,有可能都難以令世人信服。
筆者相信,北京大學的10年總結,可以寫得很漂亮。參考其2003年105周年校慶時的總結,大致包括學科建設、科研成就、教師隊伍、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等層次。在學科方面,北大可以展示新建學院、新建研究中心、最新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評審成績;在科研成就方面,北大可以展示論文遞增情況、少數重要論文發表情況、國家科技獎獲得情況;在教師隊伍方面,北大可以寫國家教學名師、“國學大師”,還有模范教師;而人才培養,研究生所占比例、本科生的生源、元培班的培養試點等,也有“不少可寫”。
我們能從這些成就介紹中,看到一個數據不但上升,甚至在某些數據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北大?陀^上說,國內所有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目前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都在追求與某些設定追趕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數字逼近。這些數據,主要包括論文發表數、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學生中研究生比例、學科點數等等。而為了這些數據,高;旧喜扇」苑绞,集中資源、出臺政策,盡快做到數據的提升,由此在體量上“接近”世界一流大學。
但是,辦教育,重在環境的熏陶和感染;搞學術,重在激勵學者的學術興趣,做有價值的學術研究。也就是說,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關鍵不在于列出若干追趕的目標,確定大學在某個時間段達到的業績水平,而是要從大學自身的環境建設做起,必須有進行一流教育的氛圍,有開展一流學術研究的空間。
過去10年中,大學在改善大學教育環境、學術環境上的努力成就有多大呢?盤點起來,985高校都進行過人事制度改革,包括1999年的薪資改革,拉開教師待遇差距,以及令世人關注但最終夭折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分析這些改革,令人遺憾地發現,北大夭折的改革思路,其實是把大學按照企業來管理;其他學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鼓勵的并非教師從事教學、學術的積極性,而是完成學術工分、追求學術數據的工作思路。
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者們,早已經總結歸納出世界一流大學所必須具備的特征,在此不必贅言。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中為一流大學歸納出的特征則更令人玩味———“人要來自五湖四海,派要出于三教九流。”
對應于以上的“特征”,北大應該回顧10年中,想做沒做成、做了卻挨罵的諸多事,包括不成功的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爾夫練習場、應對香港地區高校招生競爭、撤除三角地、趕走蹭聽生、建設五星級酒店、接待費相當于一個省,等等,由此反思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并提出可行的建設路徑。
1998年時,北京大學宣布用17年時間,在2015年把北京大學建設為世界一流大學;到了2004年,北京大學主動為這一“計劃”延期,認為需要更長時間,但同時表示,肯定有一批優秀學科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實,在沒有建立起一流大學生長的土壤時,列出世界一流大學時間表,意義是有限的。(冰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