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買單,讓1.5億農村娃走進學堂
編者按:1978年,以恢復高考和對外派遣留學生為起點,中國教育告別陰霾,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步伐。時至2008年,中國教育經歷了大變革、大發展、大跨越的30年。
教育開放與教育改革相伴而行,30年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不斷努力解決經濟與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迫切要求、教育需求與公共教育資源不足這一矛盾的過程。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強大的人才儲備,為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這30年的探索、發展也伴隨著艱辛、挫折、爭議,教育事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著許多困難和難題。教育改革之路依然漫長。
在中國社會深刻變革的波瀾壯闊的全景圖下,思考我們的教育變革。鑒于此,自今日起,本刊以“教育改革30年回顧”為欄題,將陸續刊發五篇報道,回顧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世紀之交我國義務教育、大學教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過程,以及在素質教育與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績及所做的探索,從而讓我們觸摸夢想跳動的脈搏,感受這個偉大時代的生機與活力。敬請讀者關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楊念魯日前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座談會”上表示,目前,中國正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
楊念魯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重大決策。20世紀末,中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走在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這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截至2OO7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99.3%。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數達2817個,占全國總縣數的98.5%。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在全國范圍建立,惠及40多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近1.5億農村中小學生享受到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1100多萬名學生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
義務教育的“三級跳”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要求,要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明確提出,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為此需要制定義務教育法。
1986年,全國人大頒布《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并對義務教育的性質、教育方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和權利、管理體制和各級政府的職責等作出規定。
這部法律的頒布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供法律依據,我國義務教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2000年,我國總體上實現了“普九”的目標,普九人口覆蓋率和初中毛入學率均超過85%,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排在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
進入21世紀,國家把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九年義務教育從基本普及轉向全面普及和鞏固提高階段。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新的《義務教育法》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明確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將實施素質教育上升為法律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方針、目標;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法律規定,為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了保障。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各地政府積極承擔義務教育的責任,涌現了一批“教育省長、教育市長、教育縣長”,并要求全省各級政府主要領導,都來關心教育,重視教育,親手抓教育,使教育成為“一把手”工程。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又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截至2007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99.3%,實現“普九”的縣數已占全國總縣數的98.5%,義務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機制破解經費難題
由于經費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面臨投入不足、保障水平偏低等問題,影響了義務教育的發展。
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提高義務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長效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
國家開始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向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提供生活補助。
這次改革是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對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寫進了法律條文。
新機制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惠及40多萬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近1.5億名農村中小學生享受了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近1100萬名學生還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補助。
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秋季學期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按照相對就近入學的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按照當地公辦學校免除學雜費標準,享受補助。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繼續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
目前,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正在全國范圍內順利實施,共惠及2.59萬所城市義務教育學校,2821萬城市中小學生。
“上得起”之后的“上得好”
實施新機制后,農村和城市困難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了。有專家表示,農村教育最主要的矛盾是學校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現階段,國家應該專注于提高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據分析,造成農村學校教學質量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學校負債,地方財政經費緊張,沒有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由于工資水平低、編制少,大量的教師外流,農村師資老齡化現象嚴重。
實施“兩免一補”新機制后,中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雖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由于不能收其他名目的費用,一些地方出現教師的實際收入水平下降,造成一些學校生源流失嚴重,教師年齡和知識老化現象突出,年輕的教師進不來,優秀的教師留不住,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嚴重短缺。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在目前發展不平衡的格局下,首先要加大優質資源共享的力度,以共享促均衡。優質資源要打破學校和城鄉之間的分割,從制度上、政策上、經費保障上保障學區內所有學校都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整合、重組、捆綁及校長、教師互相交流等方式,建立優質學校對薄弱學校的幫扶制度,全面提升這些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有一名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有一批好教師就能提高學校的總體水平。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校長和教師隊伍整體提升和合理配置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環節,消除不合格學校、加強薄弱學校建設關鍵也是提高校長、教師隊伍素質。
此外,通過遠程教育手段特別是教學光盤播放,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偏遠地區,既可以解決合格教師配置問題,又可以較快提高教育質量。記者 尹曉燕
圖片報道 | 更多>> |
|
[國際瞭望] 外媒:4萬億投資震撼力堪比奧運
[國是議院] "并肩作戰"的朱镕基和溫家寶(圖)
[國是議院] 一起來預測周正龍案二審結果
[情感傾訴] 3次出軌 女友用懷孕逼我原諒
[國際瞭望] 視頻:布什晤奧巴馬握手后涂消毒液
[娛樂旮旯] 宋祖德:謝賢女友懷了謝霆鋒的孩子
[臺海日月] 請預測陳水扁監獄生活如何收場
[體育天空] 英稱后悔申辦奧運 欲轉讓閉幕式
[娛樂旮旯] 李宇春和芙蓉同時掉河里了?(多圖)
[管中窺史] 毛主席一天要花多少錢?
[網上談兵] 他砍過13個日本鬼子!敬個禮再走!
內地一線女星床戲盤點 | 韓國女星上位的潛規則 |
鞏俐"裸替"秀性感身材 | 敢當面罵毛澤東的女人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