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文件”成一紙空文 278位老師取得《鑒定證書》后不僅沒有端起公辦教師的“鐵飯碗” 反而丟了以前的工作 至今仍為解決就業問題奔波著
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昭通市7個縣區的278名小學民辦教師經過五年踏踏實實地執教,利用課余時間復習考試,最終取得了三年制的中等師范函授畢業證書,隨后又考上一年制民代中師班(簡稱“民代班”)。一年后,他們通過嚴格考試和審核,順利獲得一本由當地教師進修學校簽發的《鑒定證書》。根據省教育廳和人事廳的有關文件規定,他們將按中師畢業生分回原單位繼續任教,從此端起“公辦教師”的“鐵飯碗”。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考試不僅未使這些長期在邊遠山區教書的老師當上“公辦教師”,他們原來的崗位還因脫產一年而被人頂替了……近幾年來,這些老師不斷逐級向上反映情況,試圖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這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可當地有關部門最終還是采取“只發幾份紅頭文件,不解決實質性問題”的做法,致使“民代班”學員不知如何是好。
一封求訴信 一段崎嶇路
10月24日下午,互聯網上出現一封署名“昭通市一年制未就業學員”的《求訴信》,信的大意是:昭通市昭陽、魯甸、鹽津、大關、永善、綏江、水富等7縣區的278位一年制“民代班”學員,他們長期在該市貧困落后的山區當小學民辦老師。他們中教齡最短的有5年、長的多達20余年。在長期教學中,他們微薄的代課收入除了養家糊口,還要擠出部分用于教學費和購買學習用品及書籍,通過年復一年的努力,才獲得了中師文憑。
2001年5月,昭通市各縣(區)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出臺錄用“民代班”學員為“公辦教師”的政策,經嚴格的篩選和考核,他們考上了當地教師培訓學校一年制“民代班”。當時錄用“一年制民代班”學員條件“門檻”較高,必須有連續不間斷代課至少5年,政審、體檢合格,面試過關方能取得參考資格。為此,有的女學員連產假都不敢請。
2002年7月,學員順利完成“民代班”學業后取得了《鑒定證書》。依照省教廳、省人事廳和昭通市有關部門的文件規定,他們隨之獲得了當地教育委員會簽發的《就業通知書》,等待各縣、區政府安置就業。眼看著成為一名“公辦教師”的夙愿即將實現,卻發生了尷尬的事情。2003年3月,昭通市有關部門出臺了“凡進必考”的政策,讓“民代班”學員與知識結構、年齡都占優勢的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爭飯碗”。考場上,“民代班”學員遭遇了強勁的對手,雖然在錄取中,招考部門對第二輪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民代班”學員實行面試后加照顧分的做法,但由于在第一輪“筆試關”中他們便處于下風,第二輪加照顧分自然失去意義。因此,“民代班”學員中極少人在這場角逐中勝出。考試過關的人自然端上了“鐵飯碗”,“出局”的選手卻因為先前的崗位已被人替代而從此失業。
為了圓“民轉公”之夢,278位“民代班”學員曾多次向縣、市、省各有關部門反映,可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時至今日,這些“民代班”的學員已混到“人老珠黃的年齡,連生活都感到吃力的境地”,有的人甚至絕望了。前不久,昭陽區的“民代班”學員陳必松因第3次到國家信訪部門反映情況得不到解決而產生輕生的念頭,隨后服用了農藥自殺,所幸因搶救及時才于38小時后脫險。難以置信的是,當地相關部門將陳必松接回后,從今年6月18日起就將其投入“昭通市昭陽區少管所”管制起來。
今年7月,眾多的“民代班”學員從省政府各相關部門了解到,針對他們多年來的反映,省委、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信訪局早在2004年3月21日就下發過云辦信[2004]4號文件,并將一年制“民代班”學員要求民轉公問題列為當年度需要著重抓好的10件實事之一,并明確由省教廳和省信訪局專人負責督辦;同年4月22日,省教育廳辦公室也針對昭通等部分州、市存在“民代班”學員要求“民轉公”的問題以文件的形式下發了《關于全面檢查落實“民代班”學員要求“民轉公”的通知》,要求全省存在“民代班”未就業學員相關各州、市進行全面檢查落實,并限期各地相關部門于當年9月30號之前將此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及解決方案書面報省教育廳師范處。可不知何種原因,此事卻遲遲沒有下文。
8月4日,昭通市信訪局的負責人代表市委、市政府接見了“民代班”學員代表。當著眾學員該負責人口頭答應,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在8月底前由市政府落實他們的“民轉公”問題。這樣,全體學員都回家等候好消息。幾天后,各縣、區有關部門就收到昭通市人事局下發了題為《關于申批全市一年制民代中師班就業計劃的通知》的昭市人通[2008]12號紅頭文件。按文件要求,該市7縣、區“民代班”學員均被一一通知去填寫《昭通市一年制民代班就業計劃申報表》,一些遠赴浙江等地打工的人,也被通知回到當地填表。可到了8月底,學員們又聽說,市政府已授意市人事局在8月22日收回了這份紅頭文件,他們的就業問題再度被擱淺下來。
“誠請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本著執政為民,關注民生,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等原則,保證行政行為的規范化、嚴肅性、合法性,為我們呼吁,主持公道,督促昭通市人民政府按照昭通市人事局《昭市人通[2008]12號,關于申批全市一年制民代中師班就業計劃的通知》文件,立馬貫徹執行!”這是寫在求訴信的最末的話。
“民代班”學員 “最神圣的職業”比不上合同工
“我們在邊遠山區辛辛苦苦奮斗了幾年到二十多年。即使是私營企業用工,按《勞動法》的有關要求,業主也要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為他們購買各種保險。而我們為國家教書育人,從事著‘太陽下最神圣的職業’,享受到的待遇卻連私營企業的合同工都不如!”10月25日下午,當記者在昭通市體育館約見了幾位“民代班”學員時,他們中42歲的王洪宇老師這樣描述自己的境遇。
另外幾位學員則稱,迄今為止他們都搞不明白:為什么當地有關部門為何非要把那些在其他領域內可能更有作為的應屆畢業生拿來擠他們“出局”。8月4日,昭通市信訪局的負責人明明向大家承諾過,當月底前要解決“民代班”學員的“民轉公”問題,而且市教育局于隨后的8月6日就向省教育廳打了《關于一年制民代班學員就業問題的調查情況匯報》,市人事局也于8月11日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向各縣有關部門下發了《關于申批全市一年制民代中師班就業計劃的通知》,同時還組織所有未就業的278名學員填報了《昭通市一年制民代班就業計劃申報表》,可為何在短短幾天后,同是那位負責人竟不敢承認有關部門發過文件,甚至自己先前說過的話也矢口否認。
市人事局 “民代班”遭遇“不包分配”政策
本月26日上午,記者就此事采訪了昭通市人事局副局長趙明。趙明說,昭通市教育系統總體而言師資非常緊缺,尤其是邊遠山區農村,教師奇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正是如此,在當時條件下,教育部門為緩解教師匱乏與辦學需求的矛盾,吸納了很多代課教師,但這些人并沒有納入國家編制之內。教育部門通過嚴格的考試和全方位的審核,從這些民辦代課教師中選拔出大批取得中等師范文憑的優秀人才到“民代班”學習,將他們納入公辦教師隊伍。
趙明說,造成278位“民代班”學員沒有分配工作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他們在“民代班”完成學業是在2002年,當年正趕上了我國首度對大、中專畢業生實行不包分配政策,這一屆“民代班”學員自然也無例外。只能讓他們和應屆大、中專生一樣以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擇的方式選擇就業。
問及人事局于8月11日專門就解決278位“民代班”學員解決就業問題所發昭市人通〔2008〕12號文件,趙明說,市人事局確實在市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發過該號文件,但這不是一個政策性的規范文件,而是該局一個內部業務性文件。下發該號文件的目的是為了摸清這批“民代班”學員的近況,隨后再向市政府報告,請上級部門研究解決此事。文件下發后,各縣區人事部門已及時組織未就業的“民代班”學員填報了《昭通市一年制民代班就業計劃申報表》。此舉很快引起了應屆大、中專生的強烈不滿和抵觸。在這種情況下,昭市人通〔2008〕12號文件只好收回。
市教育局 除了加分照顧別無他法
昭通市教育局的副局長劉樂華接受采訪時表示,“民代班”學員的就業問題,始終得到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由于目前國家相應的政策,市教育局也不好辦。盡管如此,該局每年招聘教師的考試中,都充分考慮到這些“民代班”學員曾長期在邊遠山區執教,為當地的教育事業作出過貢獻,因此都讓他們享受到加分的照顧。可由于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所限,每年只有極少數人能夠考入在編教師隊伍。
提及陳必松、王洪宇等“民代班”兩學員逐級反映情況過程中,陳必松采取自殺等過激方式,脫險后就被當地有關部門長期限制人身自由,劉樂華表示他之前對此并不知情。針對當地教育局是否考慮為“民代班”學員給予一次性解決就業問題,劉樂華說,當地相關部門曾以書面的形式向省教育廳匯報過,可是,這樣做勢必引起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的不滿。因此目前只能采取每年招聘教師時給他們加分照顧,除此之外,暫時別無他法。
目前,278名“民代班”學員仍在為解決他們就業問題奔波著。(來源:生活新報 記者 趙傳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