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平
-55歲,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
-地震發生時,桑棗中學31個班級的2300多名師生以1分36秒的速度全部疏散到操場,全校師生,無一傷亡。奇跡與速度皆緣于他擔任校長后常備不懈的避險意識。5月29日,桑棗中學被教育部授予“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而他本人也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校長”。
6月14日傍晚,創造了奇跡與速度的葉志平進京公干。這一天,記者第二次見到了他,他向記者講述了震后月余他又是以怎樣的速度與作為重建校園和家園的。
-教師圍住學生,形成一個安全圈
回憶起地震時的情形,葉志平仍舊激動不已。5月12日15:20,本來出差的葉志平從綿陽緊急趕到學校。當時,校門外已聚集了上百名家長。當林副校長向他匯報“無一傷亡”時,葉志平氣息不勻,手扶欄桿,腿打哆嗦。他回憶道:“想動,膝蓋就是打不過彎來。”他掃視操場,只見2300多名師生排列出過去為避震經常操練的演習隊形———學生在里,教師在外,學生蹲下,教師站立。學生被教師包圍其中。這個安全圈當時讓葉志平的眼淚“擦都擦不凈”。
-自救腳步走在了
國家大規模救援行動前
20分鐘后,葉志平下發了一個非常時期的非常命令:全校教職工17點前到校參加抗震救災,不到者開除公職。教職工到校后,他有條不紊地布置任務:封存學校飲食,以防出現哄搶。排查電路,危險地帶以紅布條作警示標識“危險!禁止進入”。用儲備的消毒水遍灑校內每一角落以防瘟疫。用彩條布搭起臨時帳篷為師生避雨。余震未發時,速進教學樓搶書、速入宿舍樓抬床以備復課之需……如今回頭看,當時葉志平的工作步驟與國家采取的救援行動步步吻合,其可貴在于他的自救腳步走在了國家大規模救援行動之前。
震后5天,學校沒有丁點外援,葉志平令總務處用撿來的木頭做燃料燒水做飯,供應270位教師及家屬吃喝。15日,學校恢復供電。供電之快,在于排查及時。當天,葉志平還有意在操場上放送老電影(DVD),目的在于穩定人心。他說:“人心散了,還能干什么事?”基礎設施基本恢復后,葉志平又部署如下事項:全體教師家訪學生,普查家庭受災情況。教師為初三學生緊急編撰中考資料。之后,教師在10個地方設置臨時教學點,通知學生在規定時間交作業。6月10日,學校將一卡車書本送到每個學生手中。536名初三學生全部拿到中考資料。
自救過程中,葉志平仍把安全視為首位。他買了20個安全帽,20個夜光背心。他將94名教師編成23個安全小組,4人一組,24小時輪值,排查各種險情。
-孩子是家長的命根子,也是學校的命根子
5月24日,葉志平在距離學校原址一公里的地方征得30畝地,在機械尚不能進入的情況下,葉志平與教師用鋤頭、鎬頭、鐵锨等工具平整土地建蓋新校舍。
為不影響中考,6月11日,葉志平召集初三學生到校復課。師生相見,葉志平明顯感覺“娃娃們懂事了,以前調皮搗蛋的孩子變乖了”。有的學生拉著老師的手,有的亦步亦趨黏著老師,直面前所未有的師生依戀場面,善感的葉志平亦出現同樣情懷,“看見娃娃們,珍惜得不得了”。“將心比己,人心同然”,教職工熟悉葉志平常念叨的一句并不通俗的口頭禪,他這樣解釋此話:“孩子是家長的命根子,也是學校的命根子。”
6月下旬,活動板房將取代帳篷,葉志平表示,即使是活動板房,他也會一如既往地盯著施工———1998年,他令施工隊將一座危樓樓板縫中的水泥紙袋、爛木頭、泡沫、竹竿、草繩、布條等雜物挑出,重新澆注水泥。1999年,他又將22根直徑37厘米的承重柱加粗為50厘米……最終,17萬元的教學樓消耗加固費40多萬元。
1996年至2004年寒暑假,學校寒暑假從沒停止過修修補補、敲敲打打,不是維修教室、宿舍、操場,就是改造食堂、道路、排水溝。如果說桑棗中學樓房震而不倒,師生撤而不亂的結果算作成功的話,那么,不倒不亂的背后則書寫著葉志平治校多年點點滴滴的不易。今天,桑棗人感謝葉志平,葉志平不接受,他反過來感謝桑棗人:“無一傷亡絕不是我葉志平的功勞,而是多邊合作(老師、家長、學生、社會)的結果。感謝你們每一個人的配合。”
-摟著劫后余生的學生感嘆“活著真好”
“活著真好”,這是震后葉志平的人生感悟。一個月來,他對教職工多次重復“只要命在,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只要有命,什么都可能擁有”。6月11日,葉志平摟著劫后余生的學生話帶哽咽地感嘆“活著真好”。
“重新認識中國人”,這是葉志平的另一個感悟。人們對桑棗的無私援助讓葉志平深切體會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記者問葉志平對“史上最牛校長”這一稱謂作何感想?葉志平淡然一笑,實話實說:“由于災區電力不足,我較晚才知網民這么稱呼我。什么牛不牛的,我都這么大歲數了。”
地震月余,幾多英雄危難中顯身手,譜寫出一份抗震英雄譜,葉志平以防災英雄的面孔進入其中。細品葉志平英雄事跡,一切并非驚天偉業,只不過將司空見慣的“常備松懈”、“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等系列常用語付諸實踐而已。正因他不折不扣地實踐,2300多名鮮活的生命至今鮮活。(李彥春 宋建華 劉林 劉一)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