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來自北川的鄭成蘭到上海徐匯區中國中學上學的第二天。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12歲的鄭成蘭正在綿陽市南山雙語學校上課,所幸,全班師生都安全地跑了出來。災后第6天,鄭成蘭終于聯系上在北川縣小壩鄉的父母,人沒事,但家里的房子全塌了,路也毀了。家回不去了,學校又成了危房,在上海打工的姑姑5月21日把鄭成蘭接到了上海。前天下午,中國中學接收鄭成蘭借讀。
為了歡迎這位來自災區的新同學,昨天上午11點,她所在的初預(6)班召開了一場特殊的班會,提前慶祝六·一兒童節。
在班會之前,同學和老師達成了共識:絕不提地震。
“不要問地震的事”
“我們到達了十字路口,正面向未來做出選擇和邁躍……讓我們用最堅貞的心靈和理念,告別歷史,為理想打下將成為鑄造生命奇跡的堅固基石。”
初預(6)班作文最好的胡晗,代表全班同學發言,題目是《迎接成長》。文章中沒有一個字提到地震。胡晗后來告訴記者,“十字路口就像是人生很猛烈的轉折點,而且是我們之前無法預知的”,隱喻的,就是地震。5·12之后,胡晗每天在網上看關于地震的消息,讓他觸動最大的,不是災區的悲慘情景,而是人們面對災難的頑強和毅力。他告訴記者,鄭成蘭來了不到兩天,身邊總是圍著女孩子,還沒有機會單獨跟她講話,他最想告訴鄭成蘭的是,“你要告別柔弱,學會堅強與獨立。”他又補充說,“這是我想對所有受災的小朋友說的。”
鄭成蘭發言了,同樣充滿了溫馨的句子:“如果說友誼是一棵常青樹,那么,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
鄭成蘭普通話很好,人也白白凈凈,挺漂亮,穿著學校送的新校服,看起來和她的上海同學沒啥兩樣。開班會之前,學校的政工教導陳美珍小心翼翼地問過鄭成蘭,同學們都想知道地震的事,能不能講一點?孩子低著頭,什么也沒說。
為此,鄭成蘭的新班主任顧怡還有意見了:“不是說不能問地震的事嗎?”前幾天,在得知學校有可能接收來自災區的學生后,心理老師許琦就給全校老師上過一堂“災后青少年心理干預”的輔導,講了一些如何應對孩子心理恐懼的常識,其中一條:盡量避免讓孩子重復記憶地震的情況。“反復地問,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強迫她回憶發生過的事情,會對她造成‘二次傷害’。”許琦說,學校能做的,就是營造溫暖的環境,讓孩子慢慢融入集體,和同伴之間形成互動關系,“當她完全信任新環境的時候,自然會講的。”
在鄭成蘭來之前,顧怡還緊急給班上的小朋友“敲警鐘”:千萬要遏制自己的好奇心,不準提地震!同學們信守諾言。鄭成蘭剛到教室,他們就用熱情包圍著四川來的小伙伴,“把名字寫在黑板上吧”、“你的名字真好聽呀”……
“孩子比大人想像得要成熟。”顧怡告訴我們,為了不讓鄭成蘭顯得孤單,從前天下午她來了之后,學生們彼此之間都不說上海話了,對話語言全部改成了普通話。
一起玩“同舟共濟”
“友誼不是感情的投資,不需要利息和分紅。”
班會課,同學們精心制作的PPT上,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孩子們的愛心,簡單、熱烈。鄭成蘭融入集體的時間比想像的要快,班主任顧怡說,鄭成蘭上完第一節課后,她就聽到6班的教室傳出歌聲,同學們成了“點唱機”,鄭成蘭想聽什么歌,他們就唱什么歌。16個女生一起帶她參觀校園,18個男生嚷著要她去當班級籃球賽拉拉隊員。
昨天的班會課上,還有個游戲,叫同舟共濟:幾個同學站在一張報紙上,然后對折腳下的報紙,再站上去……報紙越折越小,同學們每次要想方設法讓同樣多的人站上去。主持班會的胡晗說,這是告訴大家,“團結、協作、群策群力,是克服困難的致勝法寶。”鄭成蘭參加了女生那一組,和4個同學毫不猶豫地抱在一起,跟另外5個男生比賽。比賽結果是大家笑著亂成了一團,根本無法比出個勝負來。
不知道鄭成蘭是否理解游戲的深意,不過,她笑得很開心。
在教室里,鄭成蘭的座位離講臺最近,和班長同桌。“全班一致同意,這個位置安全感最強。”顧怡告訴記者。由于四川與上海教材不同,鄭成蘭在學習上有些不適應。同學們課后搶著要給她劃重點,顧怡說:“她也很要強,下了課就在請教語文老師了。”前天,顧怡把一些欠“作業債”的學生留下,沒想到鄭成蘭也留下了,和同學一塊做作業。
不過,老師們決定暫時對這個孩子在學習上不提任何要求,“就是為了讓孩子快樂地生活,能忘記那場災難最好。”
把鄭成蘭分在初預(6)班也是校方經過多重考慮的。這個班不僅學習成績年級里數一數二,還是“音樂特色班”,一周3節音樂課,班主任也是音樂老師……湊巧的是,鄭成蘭也很喜歡唱歌,她告訴記者,愛聽湖南電視臺“快樂男聲”歌手張杰唱的歌,最喜歡他唱的《最美的太陽》。“以后我唱給同學聽。”她羞澀地告訴我們。
在昨天那節不提地震的班會課上,孩子們也唱了很多歌,其中有首歌叫“和諧到永遠”,歌詞說,“手牽手、肩并肩,托起美好新天地”。
“有啥子事跟我講”
“你有啥子事情,都能跟我講。”昨天的班會課后,中國中學的校長孫占林用四川話跟鄭成蘭說。孫校長是上海人,但研究生卻是在四川大學讀的,能講一口流利的四川話。“我保證你在上海過的是最開心的日子。”孫校長鄭重地承諾。
這場地震對鄭成蘭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無從判斷。鄭成蘭的姑姑告訴記者,“現在她上樓梯腳還會發抖。”鄭成蘭阿姨家的孩子在北川中學讀高三,這次在地震中不幸遇難了。“前兩天才告訴她,也沒看到她哭,就是發了一會呆。”
地震后,鄭成蘭跟著舅媽一家,住了好幾天簡易帳篷,生活很艱苦,但更苦的是,一直沒有父母的消息。她的家,北川縣小壩羌族藏族鄉,在綿延的大山里,直到5月18日才有救援隊通過空降進入。父母拿著部隊的衛星電話,給女兒報了一聲平安。鄭成蘭的姑姑說,這幾天通訊好了點,電話能打出來了,就是時斷時續。但電話再難打,鄭成蘭的父母也堅持每天都要聽到女兒的聲音,“他們最擔心她的讀書問題,現在可以安心咯……”
至今,鄭成蘭的父母還堅守著已是一片廢墟的家園。“爸爸說,他們還不能離開家,現在是農忙,要趕在唐家山堰塞湖潰堤之前收割莊稼。”鄭成蘭認真地告訴記者,她并不愛多講家里的事,但跟記者打聽了好久堰塞湖的情況:“現在怎么樣啊?危不危險?電視里還說要用炸藥。”在上海,除了每天和父母簡短的通話,鄭成蘭只能通過電視新聞來得知家鄉的情況。
中午吃飯,心細的陳美珍老師特意讓食堂弄了一碗辣椒醬。習慣餐餐吃辣的四川小女孩,看見辣椒醬立刻就笑了,像捧著寶貝似的。“上海菜有點甜,我不太習慣。”吃飯間歇,鄭成蘭又對老師說:“這辣椒一點也不辣。”一旁的小男生叫起來:“女孩子不能吃辣,吃多了臉上會長痘痘。”又一個男生反駁:“你懂什么,吃辣的地方才出美女。”這一下,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
昨天,學校還給鄭成蘭準備了兒童節的節日禮物:大紅書包、粉紅筆袋,漂亮的帶鎖筆記本。同學江芝星還要送給鄭成蘭一樣禮物:周末陪她去逛城隍廟———來上海一周了,鄭成蘭幾乎哪都沒去,一直待在姑姑家里。
讓鄭成蘭小朋友過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是所有人的心愿。(記者 尤莼潔 彭 薇 李愛銘)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