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小學數學期末考卷是操之過急還是傳遞教育改革信號
這些天,深圳市南山區一份小學期末試卷被稱為“難出天際”,“席卷”了各種熱搜榜,從網傳的各種截圖可以看到,試卷共36道題,整整6頁A4紙。
這張試卷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首先是因為試卷試題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不少家長反映,一張數學試卷一眼看過去是滿篇的成語古文、詩詞歌賦,全然沒有了自己印象中數學題該有的模樣。
繼深圳市南山區之后,又有家長曬出了一份初中數學期末考試的試題:“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表達自己對天體間萬有引力的感嘆。”
不少家長質疑,數學題為何非要加入詩詞歌賦,這般操作是不是故意加大難度、刁難學生,純屬“沒苦硬吃”?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一周多過去了,討論熱度依舊不減。最初的激動情緒逐漸平復,理性冷靜的聲音開始涌現。
其實,參與討論的家長中有不少對這樣的試題持支持態度。有家長認為,這種學科交叉的試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有一些專家在媒體上表示,學科交叉考查是未來教育的重點方向。
從2022年9月秋季學期起,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實施,與舊課標相比,新課標提出了“跨學科”概念,“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等。
被譽為“難出天際”的考題的確契合了新課標的精神,體現出了“跨學科”“綜合化”等特征。一位基層學校的校長在看到這份試卷時興奮地在朋友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位校長說:“這個試題的題型方向代表了新課改的方向,以后的命題就是這種情景化、綜合性及生活應用。”
與此同時,這樣的試題或許還傳遞了更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信號。
近幾年,我國出臺的多項基礎教育改革措施,都致力于改變死記硬背的知識學習方式,將“記住知識”轉變為“運用知識”。于是,不少地方、不少學校在考試中嘗試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使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以小學數學為例,要求學生不僅擁有計算、推理等關鍵能力,還要有很強的信息提取、理解和整合能力,在此基礎上能夠做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但是,符合了新課標精神、順應了改革方向的試題就一定是好試題嗎?
不一定。
教育改革最忌諱的就是“一刀切”和“坐火箭”式的激進推進。
當考試題目向“情景化”“跨學科”“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邁進時,也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現狀,同時要考慮不同年齡孩子的知識認知水平。
一位深圳的家長表示,南山是深圳教育水平較高的區域,教育改革也較為領先。在教育發達地區嘗試變革都會讓學生家長感到明顯的不適應,更何況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的地區。
再有,不同年齡孩子的知識認知水平也不容忽視。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真實的情境中必然會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這個時候就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了,否則,題目出得再好、再巧妙,孩子們根本沒有閱讀到,也無法獲得應有的效果。
基礎教育領域一直有一個爭論,到底應該是“學什么所以考什么”,還是“考什么所以學什么”。這似乎是一個難以簡單定論的問題。
但是,教育問題絕非“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那般混沌難辨,教育有著清晰且不應顛倒的先后順序。它始于知識的傳授,成于能力的培養,考試只是檢驗這一過程的階段性標尺,其存在是為了衡量學習成果,而非本末倒置地主導學習方向。
在我國,考試“指揮棒”對教學過程的指導作用很強大。一度,“考什么所以學什么”幾乎成了教學一線的實際參考,這樣做不僅造成學生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制造了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更不利于學生打開視野,培養創新型人才。
目前,我國已經取消了高考的考試大綱,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也已取消。其目的就是讓教學回歸知識掌握的規律,鼓勵實驗與實踐,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
當然,這對考試提出了更高要求。至此,問題形成了順序合理的閉環。教育改革推動考試變革,考試變革又反向作用于教學實踐,而教學實踐的調整最終服務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改革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教育改革尤其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孩子的成長并不是簡單的加減法,對每一個知識點掌握的背后,還有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能力的培養、態度的形成等,潤物細無聲從來都是教育最好的方法,教育的改變要靠每一個課堂點滴變化的疊加以及在每一次作業、每一套試卷中的逐步滲透。
樊未晨來源:中國青年報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0日 18:08:16
- 2024年12月26日 07:29:35
- 2024年12月22日 09: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