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韓國影視紅星張娜拉。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為啥中國人不祭拜李時珍
近日,韓國明星張娜拉在湖北蘄春李時珍墓前,身著韓服舉行祭拜大典,引發了媒體的熱議。從網上評論看,指責聲居多,“作秀”、“圈錢”、“拉郎配”各種說法都有。當然也有評論認為,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致敬”。不過我檢索李時珍新聞,發現前面數十條,均與張娜拉的祭拜有關。不能不說,張娜拉的祭拜倒是使媒體想起了李時珍這位醫圣,有“復活”李圣醫的新聞效應。
很顯然,張娜拉的祭拜是一次危機公關,與她此前深陷“圈錢門”有關。張娜拉的父親稱,這次祭拜是為了完成張娜拉外公多年的心愿,她的外公是一名老韓醫,對李時珍非常推崇。他還稱,韓國學者說李圣醫是韓國人是不負責的言論。張娜拉想通過對中國文化的尊敬和示好,來消除前些日子的負面言論,樹立自己的藝人形象,無疑也是動機之一。
批評張娜拉的祭拜是“作秀”或“圈錢”,毫無意義。在商業化的今天,能成為熱點的文化或娛樂新聞,大多背后有策劃團隊、有商業利益。中國有句俗話,叫“無利不起早”,大致是今天文化和娛樂環境的真實寫照。既然都有策劃和利益之爭,我們就很難借“作秀”“圈錢”,來否定一個事件的價值。
從現場視頻和照片看,這個祭拜典禮有些規模,是我近年來看到比較隆重的一次個人祭拜。沒有策劃團隊和商業贊助,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祭拜。不過,張娜拉的這個舉動,還是冒一定風險的:作為一個明星,到別的國家去祭拜別國的先祖,需要勇氣,如果輿論引導不當,極可能在國內給自己帶來巨大壓力。聯想到這些年,中韓民間在傳統文化上的種種爭議,我很贊賞張娜拉的勇氣。
李時珍在我少年時代,被看作是一位神奇人物,尤其趙丹演的電影《李時珍》,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極深印象。然而這些年,因為中醫的衰落和國內“取消中醫”的聲音不斷,李時珍和他的故事也極少被人提起了。現在竟然是一位韓國女星,讓人們有了談論李圣醫的興趣,不能不說是中國當代文化的一種尷尬。一方面,多數人對傳統文化早已沒有了推崇和敬畏之心;一方面當別人染指我們的文化遺產時,大家又會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一種傷害,這從中韓的諸多爭議也可看出。
這種充滿矛盾的國民情緒,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很少愿意談論一個事件良善的一面,更愿意揭示它的丑陋處。前些日子張娜拉一句“沒錢就去中國演出”引來的口水之戰,也屬這種情況。就像成龍、周潤發要去好萊塢掙錢一樣,只能說明好萊塢的強勢,難道能得出美國“錢多人傻”的結論嗎?
在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寬容地看待各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理性的文化態度。我們不能一方面反感暴力與高壓的權力意識,一方面自己也陷入同樣的意識。寬容既意味著社會能容忍各種反對的聲音,不用擔心壓制;也意味著人們不再用各種極端觀點,來對待自己不理解的文化現象。只有構建了這種寬容的文化心理,國民情緒才能不顯得這么喜怒無常、變幻不定、狹隘短視。
在一個人們輕視中醫、遺忘李時珍的時代,一個韓國的家庭愿意用祭拜之禮,表達自己的敬仰之心,正常人體會到的應該是一種尊嚴和神圣的情感。它提醒我們,要多一些對自己傳統文化的尊重,如果我們的這種文化行為多了,一個韓國人的祭拜不可能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葉匡政(北京 專欄作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