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媒體、專家和公眾的強烈質疑,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遷已被叫暫停,讓人松了一口氣。然而,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梁林故居沒有掛“名人故居”牌的原因,是因為“‘名人’的概念不好界定”,梁林故居“并不在城四區掛牌保護院落名單中,其建筑價值尚需評估”,又讓公眾會為梁林故居的不確定前景感到擔心。
“‘名人’的概念不好界定”,不是拆除梁林故居的理由。稍有文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作為近代維新派領袖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早年留學美國,回來先后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教授,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林徽因是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長林長民之女,不僅是現代中國著名建筑師,而且在上世紀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他們夫婦合作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筑系,支撐了清華大學建筑系,革新了景泰藍工藝,指導編繪了《中國建筑彩畫圖案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的設計者。國家將中國建筑設計的國家獎命名為“梁思成獎”,就是肯定他們對中國建筑學的卓越貢獻。他們不是名人,還有誰算名人?
梁林故居不能拆遷,還有三個理由。其一,文物保護需要從保護名人故居開始。北京作為十三朝古都,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也因為資源豐富,往往忽視了保護。在過去幾十年中,經過多次改造浪潮,舊城的歷史建筑已損毀過半。而今,北京舊城歷史風貌保留較完整的空間已不足四分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現有的舊城風貌,已成北京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保護舊城風貌,不僅僅要保護故宮、長城這樣的名勝古跡,也要保護城中的文化景觀,而名人故居就是城市文化景觀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現存的名人故居已經不多,保護名人故居,不妨從尚存的梁林故居開始。
其二,梁林故居本身具有特別的文化價值。讀過有關梁林追憶文章的人都知道,北總布胡同24號院是梁林曾居住7年的地方,這里不僅見證了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對中國古建筑美學研究和文物保護的努力,也記下了梁、林夫婦舉辦“午后茶聚”的精彩——每天下午四點半,一群學貫中西、多才多藝的飽學之士,包括邏輯學家金岳霖、經濟學家陳岱蓀、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詩人徐志摩、政治學家張奚若夫婦、物理學家周培源夫婦、美國友人費正清,以及大學建筑系的師生,都來這里切磋學問、議論時局、談文論藝。北京的梁林故居,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寫照,一時傳為美談,至今為文化學術界稱道,令無數人向往。
其三,梁林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功臣。梁林夫婦在解放初四處奔走保衛北京古城的故事,至今流傳于世。其實,早在這之前,梁林夫婦就致力于文化遺產保護。為了讓古建筑獲得全國和世界的認知和保護,他倆在兵荒馬亂的十幾年中,冒著風險踏遍中國十五省,兩百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了二千多件從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筑遺物。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們為作戰雙方開出中國文化遺產保存名錄。正是采納了他的建議,解放軍計劃攻打北京時特意避開了文化古跡。美國在軍用地圖上專門標繪出區塊,使日本古都奈良和京都免于轟炸。奈良市紀念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命名三十周年時,日本重要媒體還特別發表《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的文章以示感激。可以說,保護梁林故居,就是對守護傳統文化的先輩留下一份感激和敬重,同時也是對后人的一種提醒和教育。
文化遺產,我們失去的已經太多,毀掉一個梁林故居也許算不了什么。但這樣不斷地毀棄下去,我們的精神家園何在?我們還能有多少底氣自稱世界文化大國?
(李北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