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申遺先“自我PK”
中國已啟動“端午節”申遺程序,最先面臨的可能是與中國所提交的包括書法、烏龍茶制作、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多民族民歌“花兒”等35個項目進行PK
端午節申遺最終結果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與韓國“端午祭”申遺不沖突
5月27日一早,與三峽大壩隔江相望的茅坪鎮徐家沖港灣岸邊,下著濛濛細雨。古老的龍舟競渡傳統依舊濃厚:人們隨著龍舟的鼓點,一邊深情地唱和著紀念屈原的歌謠,一邊緩緩把粽子投入江中。
這是在屈原的故鄉——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每年紀念屈原、過“端午”的一幕。一場連綿細雨,滿城粽子、艾葉清香,寄托著人們對屈原的無限思念。
而早在5月26日傍晚,遠在韓國的江陵市也舉行了2009年“端午祭”。在江陵市,人們將傳說中的大關嶺城隍神和女城隍的神位供奉至端午祭壇,供奉神位的游行隊伍繞城一周。祭奠活動連續3天。
兩種截然不同的“端午”節日卻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路上“撞”出許多思索。
文、圖/本報記者杜安娜
“我們的申報工作已經告一段落,現在就等今年第四季度的結果。”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江清和說到端午節申遺的事,語調一下高了起來。江清和告訴記者,中國已啟動“端午節”申報世界非遺程序,目前“端午申遺”已進入初評階段。
中國端午節申遺的“提速”,還得從2004年的一封信開始說起。
韓國“搶先申報”風波
2004年5月初,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突然收到一份急件稱,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后來人們才知道,亞洲某國即為韓國。此舉當時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
作為端午節由來地的岳陽市首先提出:要堅決捍衛我們的端午節!2004年5月10日,岳陽市緊急提出,論證和申報端午節的工作正式列入岳陽市政府工作日程。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則在一次會議上焦慮地說:“有著悠久歷史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該有多么尷尬?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當時,事情在互聯網上被放大,韓國某公司搶先將“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收入囊中,注冊期限為一年,注冊者信息顯示為“YunHeeCo,Inc,R.O.K.”。之后,域名投資界傳奇人物姚勁波以24萬元贖回了韓國公司以280元成本價注冊的“端午節.cn”,并讓該域名指向了中國。
爭論逐漸升級,隨后,“上書第一人”——75歲的遼寧大學退休教授烏丙安出面澄清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不存在“搶注”,更沒有什么保衛戰一說。之后,文化部門出面表示,韓國申報的是“端午祭”,而非中國的“端午節”。事情慢慢平復下來。
江清和也說,“其實,韓國的端午祭和屈原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們的‘端午祭’申遺和中國的‘端午節’內容完全不同”。
與韓國端午申遺不沖突
在韓國提出“端午祭”申遺后,不少人開始擔心,中國是否還有為端午節申遺的權利。
“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而中國是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唯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北大教授高丙中一再強調是兩回事。
即便是在國內,端午節在各地都融入了各自的內涵和特色。“比如說,在湖北屈原故鄉秭歸,這邊地處江邊,季節性變化比較大,氣溫一上升,疾病很容易流行,所以端午節還被賦予避邪去病的意味。而在江蘇,端午節人們奠祭懷念的是伍子胥。”江清和說,在各地,端午節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韓國人的端午祭是1000多年前從中國引進的,并融入了很多民族元素,與中國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然,中、韓兩國的“端午”也有諸多淵源,韓國江陵位于南部沿海,近水,跟中國南部的氣候自然條件很相近,5月份天氣變熱,傳染病容易流行起來,人們為了講究衛生而到江中洗浴,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大型的祭祀活動,祈求祛邪消災。
“不過,韓國申遺對我們的端午文化沒有沖擊,我們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相反,因為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所以韓國申遺對中國來說還是一件好事。”江清和說,這提醒了我們對自身文化傳統的重視。
兩上北京數易其稿
話雖如此,2005年11月底,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依然是個不小的刺激。
江清和說,當時國家擬訂了一批申報項目,“2006年5月的時候,經國務院批準,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而湖北省則作為端午節申遺的代表。“畢竟湖北是屈原的故鄉”。
去年,中國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定,最終確定端午節入選35個項目,由湖北省牽頭申報。說到這里,江清和喜形于色,“湖北省立即組織人員撰寫文本,編輯視頻資料,并上報聯合國。”
然而,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去年年底,申報文本被“退了回來”。
“申報文本很快被退了回來,說是文本格式不規范,需要完善充實。比如要求在活動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做最通俗易懂的表達,讓人一看就明白。”
另外,“因為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涉及湖北、江蘇等多個省份,初次申報時,缺少相關省份的同意申報授權書”。
這都算“小插曲”,等其他各省把相關材料補充齊全后,中國再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申報。這一次終于通過了初審,“差不多是兩上北京,多次改動申報文本才算把事情最終落實”。
不過,“端午申遺”才闖過了第一關。“初審只是第一步,材料申報結束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舉行會議審議各國的提名名單,最終的結果會在第四季度大會上決定并公布”。
最先與本國項目PK
對于申遺能否成功,江清和非常有信心,“不過申報國家和申報項目非常多,競爭激烈,名額也有限,所以誰都不能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談到“端午節”申遺的勝算幾許,眾專家這樣評說:“申遺的目的不是排他,而是希望通過這一名錄的頒布推廣和弘揚這些項目”。
不過,“端午節申遺”最先面臨的可能是與中國所提交的包括書法、烏龍茶制作、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多民族民歌“花兒”等35個項目的PK。
“擠進去一個,可能被踢出來五六個”,著名地域文化專家傅廣典說競爭是殘酷的。不過與其他候選項目相比,“端午節”在其特性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悠久的歷史傳承,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次申請,組織方打出了“名人牌”。
申遺并不是最終目的
“端午節申遺”的消息在網上掀起熱潮,不過,也有人冷靜地說,申遺能否成功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給華人提個醒,我們自己文化的精華,自己要珍惜,這樣我們文化的表現形式能得以保留,文化的內涵精髓也會因此而得到傳承”。
事實上,2008年端午節成為法定節假日,就已經說明了政府對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視。
不過也有人提出警惕,傳統節日的功能很多,不能停留在吃喝玩樂上,不能讓端午節退化為了粽子節。“讓所有中國人慎思自己的歷史文化,尊重傳統,才是最重要的。”有網友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