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兩個文化平臺的融合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楊桃源陳澤偉實習生賴申申
“打倒孔家店”,是狂飆突進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個振聾發聵的口號。對于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封建文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猛將們口誅筆伐。然而,五四運動90年后的今天,孔子卻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孔子學院在全球已經建立了數百個。如何解讀這一現象?儒家學說能開辟中國文化偉大復興之道嗎?
“儒家文化當然不能開創中國文化的復興之道,‘外王’在今天決不是靠‘內圣’打得開局面的。”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胡明坦言。但在一定層面上,儒家文化可以改造人心,恢復道德,規范誠信,抵制形而上學的詭辯。在這方面它的作用或許是很大的。
對于當前興起的儒學熱,胡明是這么看的:中國文化確實存在危機,對此,有不少人提出要用孔孟之道來解決。盡管孔孟之道可以在克己復禮的層面上給我們中華民族搭起一個道德升華的平臺,可以使我們在與外部世界的協調中、在與內心欲望的抗爭中找到一條可以放心遵循、信心自守的路,但根本上,中國文化偉大復興的任務是孔孟之道承擔不了的。
胡明認為,現在我們在宣傳策略的選擇上碰到了一道難題。文化界、學術界一批人之所以要把孔子抬出來,只是他們認為我們今天的一些行為背叛了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道德傳統。孔孟之道固然有狹隘保守的一面,也確實有封閉迂闊的所謂“陋”的毛病,但在今天這樣的一個時期它又有非常清新適時的、純凈人心的作用,可以解決一些哲學思維與倫理準則層面的現實的問題。
現在有些學者的眼光偏于一隅,情緒有些亢奮,簡單化地偏執地從一頭出發攻擊另一頭。有的人批判選擇孔孟的人,認為這些人忘了馬列主義基本的理論,是數典忘祖,但是孔孟是我們更早的祖先,到底誰是祖宗?這令主管部門的判斷選擇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
有選擇的回歸孔孟固然是對的,服膺馬列更是對的,但兩方發生沖突的時候應如何選擇,這種矛盾我們怎樣以非常智慧來化解,怎樣把這兩個文化平臺融合成一個真正的理論核心體系?胡明說,我們的歷史使命在文化的課題上顯然是非常艱難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