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勛后代及工作人員在劉少奇銅像廣場合影留念。
劉愛琴問候家鄉父老,并寄語本報。
他們是元勛的后代,他們大多數第一次來花明樓,昨日,在紀念劉少奇110周年誕辰之際,劉少奇女兒劉愛琴等26位革命元勛后代來到花明樓追思一代偉人劉少奇。
元勛后代有:劉少奇女兒劉愛琴,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任弼時女兒任遠征,陳云女兒陳偉華,董必武女兒董良翚,彭德懷侄女彭鋼,陳毅兒子陳丹淮,譚震林女兒譚涇遠,宋任窮女兒宋勤,羅瑞卿兒子羅箭,徐海東女兒徐紅,熊謹玎女兒熊暢蘇,秦邦憲兒子秦鐵,雷任民女兒雷蓉,馬文瑞兒子馬曉文,葉子龍女兒葉利亞,魯明女兒林力,張平化兒子張自為等。
搞回“特殊”受到嚴厲批評
“作為父親,他對我們要求太嚴格了。”在花明樓,劉愛琴深情緬懷父親劉少奇。劉愛琴至今記得:有一年冬天,因為沒有保暖冬褲,她便要工作人員給自己買了一條絨褲,此事被父親知道后,批評了已是22歲大姑娘的她。
劉少奇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他們搞特殊化。“當年父親有專車,工作人員跟我說放學了可以去接我,結果我就真的放學回家讓司機接,父親知道后嚴厲地批評了我一番。”已是80歲高齡的劉愛琴清晰地記得父親對自己的特殊“疼愛”方式,“父親嚴格要求我們其實是對我們好。”
劉少奇并不是時時這么嚴厲,他也是一個慈父。“當年困難時期,一次吃飯父親有肉吃,我也想吃。看著我那饞樣,父親關切地叫我過去,說‘你就吃吧’。得到父親允許,我將做給他吃的肉給吃了。”劉愛琴回憶說。
少奇伯伯給人感覺很親切
“父輩們給我們留下的最大財富是他們的精神和品德,他們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艱苦樸素的作風,堅定的革命信念。”仰望花明樓蔚藍的天空,陳云的女兒陳偉華說。“父親不會直接用說教的形式教育我,更多的是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言行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陳偉華說,“當年,父親還鼓勵我當老師,從事教育事業。”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的陳偉華當了數十年的人民教師。從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退休的她喜歡看人物傳記等書籍。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見到少奇伯伯是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父親在北戴河休養。少奇伯伯和光美阿姨專程去看望了我父母。少奇伯伯給人很親切的感覺,人也很樸實。”站在花明園,陳偉華回憶道。
父輩始終將群眾的疾苦記心頭
“當年住在中南海,我們大家經常見面,而且我們都在西樓食堂吃飯。”追憶少奇伯伯,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開心地說。1953年至1966年,住在中南海的任遠征經常見到劉少奇,伯伯給她留下的印象是“比較嚴肅”。“當年,見著面我叫一聲‘劉伯伯’就跑開了,而少奇伯伯也是微微一笑。”任遠征笑著說。從事20多年航天事業的老人如今是一名全國政協委員。
“今年我是第五次回湖南,家鄉變化很大,建設得也很美。”昨日,彭德懷侄女彭鋼感嘆。10歲后就到中南海、在伯父身邊長大的彭鋼告訴記者,當年自己與劉源等人在一起吃飯。“伯父他們老一輩生活非常簡樸,對老百姓的疾苦始終銘記心頭。”站在花明園追憶先輩,彭鋼說。
今年11月24日是劉少奇誕辰110周年,此次來參加紀念活動以及昨日追憶活動的劉愛琴是近五年來第一次回家鄉。“家鄉變化很大,發展也很好,如果父親看到這些變化,相信也會感到很欣慰的。”劉愛琴說。對家鄉父老,劉愛琴深深牽掛。昨日在劉少奇紀念館,劉愛琴專門托本報向家鄉父老問好,書寫了“祝家鄉父老幸福安康”,同時寄語本報:“祝長沙晚報越辦越好”。
新聞鏈接
后代與父輩照片“合影”
本報訊(記者 王潔 通訊員 孫中華)昨日,劉少奇女兒劉愛琴等26位革命元勛后代來到花明樓追思一代偉人劉少奇,用自己樸素的方式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
歲月如梭,革命元勛后代們大多年過花甲。昨日,老人們向劉少奇銅像敬獻了花籃,并參觀了劉少奇生平業績陳列館等地。在重新布展的劉少奇生平業績陳列館內,革命元勛后代們仔細端詳著劉少奇在各個時期的陳列物品和老照片,追憶往昔,仿佛讓他們回到了父輩生活的年代。
老人們不時拿出手中的相機在先輩們的照片前合影。突然一張在延安拍的合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老人們在照片上尋找著自己父輩的身影,并興奮地在老照片前合影留念。“這是我伯父,大家過來合張影吧。”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叫上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等人一起,“咔嚓”一聲留下了美好瞬間。隨后,在一張劉少奇與兒女們的合影中,劉愛琴一眼就認出了當年還是小姑娘的自己以及弟弟妹妹,幸福溢于言表。
昨日,參觀完劉少奇生平業績陳列館后,老人們還在陳列館前坪舉行了紀念品贈送儀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