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原國家文化部部長王蒙本周六下午2時30分將作客由本報主辦、重慶同景置業有限公司協辦的《名人堂》第9課,在洪崖洞巴渝劇院開講《智慧與人格》。在人們眼中,王蒙最傳奇的就是他文化部長的經歷。最近,王蒙向公眾敞開了心扉,稱當文化部長并不是他的本意,他一直把三年多的工作經歷當作“服役”。
當文化部長
沒有心理準備
無論人們對王蒙有著什么樣的看法,但都不能否認,王蒙是一個稱職的文化部長,比如堅持文化領域的改革開放,制定藝術院校的管理條例和補償辦法,認同支持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發文批準開放營業性舞廳等等。
而王蒙披露,出任文化部長并不是他在作好充分準備之后的成熟舉措,“1985年就傳出了上邊正在物色新的文化部長的消息,說法不一,一會一個樣,我也沒當回事。第二年的春天,一天下午,中組部的一位負責同志找我,正式提出了讓我當文化部長的事。我一聽就很吃驚,對于掌管一個部門,沒有心理準備,推辭未果。
后來,王蒙眼看推辭已無任何意義,只好接受,但提出一個要求:“只干三年。”
上任牢記一件事
不要糟蹋文化
事隔多年以后,王蒙終于可以毫無顧忌地談論出任文化部長的感受,他非常坦然地總結為六個字“且悲且驚且喜”。事實上,他突然發現自己“對它們他們她們有了責任有了義務也有了說三道四的權力”,但同時也很困惑:“我能幫助藝術?我會褻瀆藝術?我假裝要指揮藝術?還是認真地掌握著規劃著安排著當然也要保護著——藝術還有無所不包的文化?”
最后,是一位老新四軍的話點醒了王蒙,這位老人聽說王蒙要去當文化部長了,只說了一句話:“一個文化部長能不糟蹋文化就好了。”這句話,也成為王蒙擔任文化部長的座右銘。
總結工作:
缺少投入和熱情
任期一到,王蒙立馬閃人,重回他的文學世界,又變成了無官一身輕的作家,甚至有點大逃亡的味道,王蒙表示,他一直都認為是在“服役”,他從未想過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他的歸宿始終都是回到寫字臺前。
因此,他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干得不錯”的文化部長,“我對部長的工作缺少足夠的投入與獻身精神,缺少對部長的工作以死相許、以命相托的責任感,這對于信賴和支持我的上下同志同事,都是一種辜負,是一種對不住”。而他認為出任文化部長最大的愧疚在于,“未完成對文藝家的國家獎勵制度與榮譽稱號系統的設立,只處于研究階段,遠未完成”。
本欄稿件由記者 巫天旭采寫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