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鋒話題】
作家沒有主動出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運用多種方式,讓讀者感受到支持與溫暖,感受到作家對生命的悲憫與關懷。
在這次賑災中,著名作家的沉默與缺席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地震來襲,天人同悲,社會各界都紛紛起來援助。一直被批評不關心公益的內地演藝界,此次用行動得到了人們的尊敬,明星們或參加賑災義演,或去前線慰問,參加心理救援小組,李連杰還長期留在災區做義工。其他各界人物或身體力行,或獻言獻策。這個時候,作為公眾人物的一分子,作家們在做什么?
作家中也有聲音,最早深入災區的是韓寒、馮唐,他們設立辦事處,為災區籌集大量救災物資,劉和平捐出十幾萬稿費,出版社組織作家簽名義賣,阿來為災區重建奔走。但是,我們很少看到一線大作家們的身影,也少聽到他們的聲音。
我絲毫不敢否認,作家的內心和我們一樣悲痛,他們也在默默地為災區祝福,捐款捐物支援災區,有些人還私下做了更多的工作。但我同樣認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某些責任。有作家說,大悲無言,現在說什么也沒用,用文學來記錄災難才是正道。那么,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多災多難史上罕見,在這些人類災難之后,作家們是用什么樣的文學作品向遇難的人們致敬的?作家們是否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呢?
一位作家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他說目前出來的作家都是喧囂的聲音,而同級別的作家們沒有出來,所以他現在出頭,倒顯得像是作秀了。不知這是不是著名作家們共同的心聲?在心里寄托哀思,私下里捐款行善,以告慰自己的心靈之罪,這樣就完成了使命,此時出頭,反倒“墮落”到韓寒、劉和平甚至娛樂明星的級別。
作家們的心里話,讓我得出一個認識,我們的當代作家們,還缺乏現代公民觀念,對如何參與公共事務比較無知,而且對作家這個名字,也缺少正確的認識,更嚴重缺少參與社會公眾事件的手段。到了全社會參與的時候,還在為是否作秀、是否符合身份思慮重重,令人嘆息不已。
一直以來,世界優秀的作家不僅展示了文學成就,也顯示了他們參與公眾事務的水準。隨手可錄的是,作家左拉為一位被冤枉的軍人,寫出《我控訴》一文,要求讓審訊在光天化日下舉行;作家雨果寫信抗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作家羅曼羅蘭冒著被全歐洲討伐的壓力,寫出《超乎混戰之上》;臺灣作家陳映真,走出書房參加民主運動,并為此長期坐牢。近的還有內地作家閻連科在艾滋病村的艱難救助,作家楊顯惠對定西遇難右派的搶救性發掘,都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例子,都不負作家作為社會良心的職責。
如今,深受讀者熱愛的作家,在這場也許超過6萬人遇難的人類大災難面前,不是主動出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運用多種方式,讓讀者感受到支持與溫暖,感受到作家對生命的悲憫與關懷,而是那么沉默,那么低調,那么靜悄悄,沉溺在無力感中難以自拔,在內心與環境之間首鼠兩端,令人失望。
當然,筆者筆端所指的,是讀者熱愛和曾經熱愛的作家們。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對他們還抱有熱切的期待。
□潘采夫(北京 編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