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三日電 題:松贊干布的“改革開放”與前佛法時代的西藏文明
追溯已有千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其源頭與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松贊干布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正是由于松贊干布在西藏實行類似今天的“改革開放”政策,才奠定了藏民族第一次歷史性的輝煌,并最終為藏傳佛教的在西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生于公元六一七年的松贊干布,十三歲被擁立為贊普,即位時恰逢內憂外患,經過重重歷練威望日增。公元六三三年,松贊干布力排眾議,遷都吉雪臥塘(拉薩),擺脫了傳統勢力的沉重包袱,開辟了新天地。
松贊干布即位后,在吐蕃實行了“改革開放”——主要是從四鄰邦國或地區引進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同時對政治、經濟、軍事、文體等領域大力改革。
松贊干布首先命人赴天竺學習梵文,參照梵文創造了藏文,結束了吐蕃沒有文字的時代。文字創立后,從公元七世紀中葉開始,吐蕃已有能力和條件翻譯佛經。
其后,松贊干布迎請印度、尼泊爾、漢地等佛教高僧大德到吐蕃,翻譯眾多佛經。其中重點翻譯了大悲觀音菩薩之顯密經典二十一部,這些經書經廣泛傳播,觀世音菩薩深入人心后,藏民認定她就是普度吐蕃眾生的菩薩,拉薩的紅山被認定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取名為布達拉。
與此同時,松贊干布又迎請佛像供品,包括從印度南部迎請了一尊被稱為從旃檀蛇心中自然形成的十一面觀音像,迎請了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不動金剛佛八歲等身像和唐朝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也在這個時期,吐蕃建造了眾多佛寺,包括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以及山南的昌珠寺。佛教開始在吐蕃正式傳播。
松贊干布時期是西藏社會大開放、大變革時期。當時社會的這種大開放、大變革為佛教在西藏的傳播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