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杜甫的詩句。在古時的農歷三月三日,女子們都會出門踏青游玩,從而讓長安城多了一道風景。可為什么女子們會選在這一天外出踏青呢?據考證,三月三是古時的上巳節,又稱女兒節。昨天,一眾身著漢服的年輕女子,娉娉婷婷地立在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內,演示了一次古代女子的成人禮——笄禮禮儀,以這樣的方式迎接即將到來的上巳節。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為了讓現代人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昨天上午9點,30余位愛好漢服文化的網友相聚在西安博物院,他們身著傳統漢服,現場演示古代女子的成人禮——笄禮。昨天的笄禮儀式十分莊重,因為即將行笄禮的女子是一位唐朝“公主”。“公主”所穿服裝為唐代皇室貴族的佃釵大禮衣系列,高雅華貴。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著裝一新的“公主”向黃帝像行完跪拜大禮之后,一位年長女子走上前來將“公主”的一頭長發散開,細心地梳成一個發髻,并鄭重地簪上發笄。禮官還要向“公主”講授一番女子應知曉的“德、言、容、功”四項基本禮儀,包括人生的責任和家庭道德教育;名、字的規范使用;穿漢服的基本禮儀和女子面妝術;還有女紅和書法。這位“公主”三次換裝,三次加笄,服飾一次比一次華貴,象征女子成長的過程。經過上香、賓盥、加笄、敬酒、取字、讀祝、謝禮等多個程序,“公主”的成人禮才宣告結束。之后,身著漢服的女子們開始了戶外活動,她們在草地上蹴鞠(踢球)、放風箏,引來眾多游人駐足觀看。一位來自香港的游人邊饒有興致地拍照邊說:“我覺得眼前一亮,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回歸。”
古時男子成年要行冠禮,女子成年行笄禮。據介紹:笄禮是女子訂婚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禮,目的是對她們的人生責任、社會角色進行提醒。根據古代習慣,女子都是15歲左右行笄禮,最遲也在20歲之前。在現場參與活動的琴師劉先生表示:這次活動是西安一些愛好漢服的網友自發組織的,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對傳統禮儀文化的愛好促使他們走到了一起。這樣的活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讓現代人不要遺忘我們那些逐漸逝去的傳統節俗。
記者 職茵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