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伙盜賊先將墓洞中回填的泥土清除干凈后,就迫不及待地用繩索將郭孝平、李華、李宜海、李立新四人放入墓坑。四人匆匆忙忙地扒開棺木,一具女尸完好的面孔赫然出現。盜墓人顧不得什么陰森恐怖,當即一擁而上,扳著女尸已扯光頭發的腦袋,在她張開的嘴巴里用手指亂剜一通,但是他們在女尸的嘴里卻沒有發現什么。郭孝平發現尸體上有五顏六色的絲綢,覺得這些也能值不少錢。就和眾人商量,決定將尸體拖上去,把衣服扒下來賣錢。
可是棺木洞口太小,尸體拖不出來,郭孝平立馬出洞回家,拿來做木匠用的斧頭、鑿子,三下兩下很快就將洞口擴成直徑1米左右的窟窿。眾人于是上呼下應,拉的拉,送的送,一會兒工夫,就將這具在5米多深的地底下安睡了兩千多年的古尸扯到了地面上,甩在泥水中。
眾人發現,這具古尸的皮膚竟然有彈性,都嚇壞了,覺得這樣對古尸確實大不敬。于是一陣嘀咕后,用繩索套住古尸的脖子,將這位幸存千年的“先祖”拖過坎坷泥濘的田地,拖過荊棘雜草,拖到了約30米外的另一個被盜掘的墓洞旁。這伙人用斧子斬斷套在古尸脖子上的繩索,并將女尸推入幾米深的泥水洞里,又重新填上厚重的黃土后,狼狽逃竄。
“古尸”價值驚動世界
1994年4月14日上午,荊門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在公安機關的協助下,從泥坑中發掘了這具千年第一古尸。“當時我也在現場。”徐洪鈞介紹當時的情況時說:這位被轉移、藏匿達39天的古尸重見天日的時候,雖仍未腐爛,但渾身已經發黑,并且傷痕累累。她的臀部、小腿、右手、踵部等處的皮膚大面積破損,髖關節、頸部骨骼已被拉脫,還有那截繩索依然系在她的脖子上,繩索下有一道深深的勒痕。
面對如此珍貴的“國寶”,考古人員驚呆了!他們更對恣意踐踏珍貴文物的暴行怒發沖冠!我省考古專家譚維泗更是撫胸痛哭。
4月19日,劫難后的“郭家崗一號墓”被重新開挖清理,而除了已遭破壞的黑漆棺槨和攪和在泥土中的古絲綢片外,其他別無所獲。
5月10日,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一行26位考古專家親赴荊門市博物館,對“郭家崗一號墓”古尸做出鑒定結論:該尸屬戰國時期保存下來的一具女性尸體,尸長1.62米,距今已有2400余年。該尸雖然在出土過程中歷經磨難,多部位受損,但仍奇跡般地沒有腐爛,而且肌膚仍有彈性,四肢仍能彎曲,是迄今我國所發現的外形、皮膚、骨骼均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一具濕尸,屬稀世國寶,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不久,美國、日本等海外考古專家學者紛紛打電話,詢問古尸的情況。
化裝小販追回絲綢
為了追回流失的價值連城的古絲綢,沙洋公安分局根據荊門市公安局指示,組成了有四方派出所干警參加的偵破班子,由徐洪鈞具體指揮。
1994年6月26日,民警偵查得知,盜墓賊將女尸身上的絲織品賣給了一個叫文昌海的沙市人。據查:文昌海滿臉絡腮胡,身高體壯,行動詭秘,專以販賣文物為業,此人有“大哥大”,說不準還有武器。文昌海兩次接頭、提貨都是駕駛一輛銀灰色吉普車。
徐洪鈞介紹,“當時不像現在有方便的個人信息查詢系統。”徐洪鈞他們在沙市公安機關翻閱戶口卡,最后終于查出,文昌海當年32歲,曾是沙市某紡織企業職工,已被開除公職一年多了,此人居無定所,1993年5月至12月,因販賣文物被沙市西區派出所收審。
6月30日上午,追捕組終于查出文昌海當時在其弟原居住地——沙市鳳凰城1門8樓32號。
偵查發現,當時文昌海并不在家。追捕民警于是派兩名公安干警化裝成賣香蕉的商販蹲在一香蕉攤旁,注視著馬路上的動靜。另兩名偵查員扮成過路歇涼者,把守在該樓的出入口。另有民警守候在樓梯口的另一隱蔽處負責接應。
下午4時許,一輛桑塔納轎車停在了樓梯口,車上走下一高一矮兩個人。4名偵查員見狀,假裝送香蕉,尾隨2人緊追上樓。這時,高個子走到4樓發覺身后有人跟蹤,便一口氣跑上7樓,掏出鑰匙佯裝開門。民警見其打不開門,便操著一口江陵話喊了一聲:“文昌海!”文昌海下意識地應了一聲。說時遲那時快,民警一個箭步沖上去,抓住了文昌海,另一民警閃電般掏出手槍抵住了文昌海的腦門,并迅速給其戴上了手銬。
經審訊,文昌海交代絲織品包裝在一只灰色密碼箱里,藏在荊州某汽車修理廠廠長王某的辦公室里。他耷拉著腦袋告訴民警,稱剛剛聯系上買主,沒想到卻落網了。
根據文昌海的供述,當晚9時許,追捕組一鼓作氣驅車荊州,抓獲窩贓犯王某,將女尸身上的絲織品繳獲。
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已追回的“郭家崗一號墓”失盜的文物中,除稀世國寶古尸外,還有7件屬國家館藏一級文物。包括殘褐色星點紋錦面夾襖、殘朱紅鳳鳥紋織錦夾衣、殘對龍對鳳對鹿紋錦衣、殘鳧紋錦被、殘菱形紋夾襖、單肩木鐵獻和迄今所見最為完整的一套楚國樂器虎座鳥架鼓等。
當年,主犯郭孝平、李華、李立新被執行槍決。(記者沈度 通訊員龔軒、張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