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魯迅單獨一人的傳記,算來已有四本了。可是沒有一本是能夠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現在寫的這一本能夠保存下去。”學者朱正說。近日,他寫的魯迅傳記《一個人的吶喊》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朱正分析大量資料之后推斷出,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發作,周作人輕信妻子讒言所致。
重新詮釋兄弟失和
朱正在本書《兄弟失和》一章寫道,周作人常常為信子的癔病所苦,1934年她同周作人到日本游歷,可是她疑心丈夫有外遇,“冷嘲熱罵,幾如狂易”。兄弟失和事發那天,被周作人剪去十來個字的日記:“7月17日,陰,上午池上來診。下午寄喬風函件,焦菊隱、王懋廷二君函。”池上是常來八道灣看病的日本醫生。朱正據此推斷:假如這天池上真是來給癔病發作的信子看病,信子“易作,如譫如囈”,周作人就是把她的譫語或者囈語作為同兄長絕交的理由了。
此外,朱正還認為,《傷逝》這篇小說實際上是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報》副刊上,周作人發表了一篇短文《傷逝》,借了羅馬詩人的一首詩和英國畫家的一幅畫,傳達了他對已經不可再得的兄弟之情的追念。這時《京報》副刊的編者是孫伏園,魯迅是它經常的撰稿人和每天的讀者。后來也用了《傷逝》這個題目寫了一篇小說作答。北大中文系教授嚴家炎認為,“《兄弟失和》寫得十分精彩和有說服力,盡釋疑惑,可成定論。”
51年五寫魯迅
朱正表示,自己這次是第五次寫魯迅的傳記。1956年,25歲的朱正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魯迅傳略》。他的第二本書是1979年出版的《魯迅回憶錄正誤》。他認為,這書不是傳記的體裁,按性質說應該算是傳記一類。
1980年,朱正被借調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參加十六卷本《魯迅全集》的編注工作,之后著手“修訂”《魯迅傳略》字數從舊本的10萬增加到20萬。這期間,人民出版社編印《祖國叢書》,編者約朱正寫了一本十萬字以內的《魯迅》。
朱正稱,《一個人的吶喊》比他原來的幾本進步很明顯。書中所用的資料,許多都是近年才出現的。例如考證出許壽裳曾給魯迅寫信,說蔡元培準備請魯迅做教育部創作員,這封信出現在中華書局今年出版的《江紹原藏近代名人手札》里,而《魯迅全集》里面也沒有。再就是學術界的空氣、意識形態的色彩有所淡化,實事求是的態度有所增加。“而我的主觀條件也有了一些改善,在這些年里,又多讀了一點書,增加了一些閱歷,對魯迅的一生事跡,自以為大體弄清楚了。拿這本書和1956年出的那本對照來看,有些說法是完全不同了。”
- 學者說書
糾正了學界一些說法
●嚴家炎(北大中文系教授)
朱正的這本魯迅傳的獨特之處在于:“第一,它集中運用了最近20多年國內外發現的不少有關魯迅的新的資料,糾正了此前學界一些不確切乃至不正確的說法。第二,在體例上,多從難點、疑點下手,深入掘進與突破,力避面面俱到與泛泛而談。第三,以中肯細密的論析,推進了魯迅研究中某些關節點的解決”。
史料的選擇用心良苦
●陳丹青(畫家)
書中史料的選擇與鋪陳,竭盡全力,以目下能夠公布與評說的程度,可謂用心良苦,尤以魯迅晚年與周圍諸人諸事的是非與糾葛,眼下暫且只能說到這一步。此后新的魯迅傳記,恐怕還會有吧,但愿晚來的作傳者在比今天更為縱深寬闊的歷史維度中,能夠參看這一本。(記者張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