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學者都向品三國時的易中天學習,那么,幾千年之后,一個叫易夕陽的中國男學者品的依然還會是《三國》,一個叫于墨的女學者心得的也必定還是《論語》。
——張結海(知名心理學者)
易中天和王朔,誰更偉大?我的答案是,王朔。在偉大這個指標上,易中天的得分幾乎是零。在我進一步陳述我的理由之前,我想先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易中天先生發家史中那至今仍鮮為人知的最關鍵的第一步。
易中天的專業是美學,因為在一家電視臺談“吃面”而被“百家講壇”發現。據知情人介紹,當初易中天興沖沖地趕到北京時,原本是準備講《水滸》(一說是《紅樓夢》),卻遭當頭一棒被要求改談《三國》。易中天帶著幾分失落從北京回到了廈門,所幸的是,在“百家講壇”講《三國》的建議卻得到了他家“領導”的大力支持。就這樣,經過了短暫的猶豫之后,易中天開始了長達幾個月的臨陣磨刀,最終他帶著那一點也不快、卻極其光亮的《品三國》再度回到了北京……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就不用我多啰嗦了。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易中天一生中這個最重要的決定原來并不是他自己做出的。換一句話說,沒有中央電視臺也就沒有今天的易中天。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看王朔。首先,王朔寫什么這完全是他自己的決定;其次,王朔今天的名氣也不是拜某一個特定的媒體所賜。當然,王朔真正偉大之處在于,在王朔之前中國所有的作家都秉持一種精英的文化價值觀,如果用一個字來總結,那就是“裝”。王朔來了,大喊一聲“別裝”。這聲“別裝”王朔是怎樣喊的、喊的是否好聽都不重要,單是喊“別裝”本身在我看來王朔就已經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了。
可悲的是,前一段時間王朔做了很多與他身份不相符的事,但我理解那是他迫于經濟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的。但另一方面,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王朔極其難能可貴地依然堅持著既不重復自己,更不剽竊他人。
王朔在我心中之所以地位如此崇高,是因為“原創”對于中國人來說實在太可貴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已經太久沒有偉大的發明創造了,以至于今天的中國學界只需要用一個字來描述就已經足夠了,那就是一個“借”字——找外人借、找古人借。
而易中天現象的危害性正在于它給中國學術界帶來的負面示范效應。君不見,一時間,“喪家狗”的孔子、“古惑仔”的李白、“最虛偽男人”的諸葛亮以及“恐怖分子”的梁山好漢紛紛出爐。當然,我從來沒有反對過通俗,更不反對學者通俗化,但是,通俗和原創之間并不必然表現出矛盾。實際上,在中國產生廣泛影響的通俗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原創成分:世界是平的、藍海戰略、長尾理論等等,只是這些原創性又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由外國人貢獻的。
也許有人要說,易中天這種用現代的語言去敘說古代的故事難道不是一種原創嗎?從某種意義上當然也算。但是這樣小的原創我認為可以留給說書先生或者最多一個中學歷史教師去做。
因為,如果中國學者都向品三國時的易中天學習,那么,幾千年之后,一個叫易夕陽的中國男學者品的依然還會是《三國》,一個叫于墨的女學者心得的也必定還是《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