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說出了名,而在昨天,當她登上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帶來的卻是《讀紅樓看人生》的一堂講座,當晚她還赴深圳中心書城簽售她的一本《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馬瑞芳是研究聊齋的還是研究紅學的?她在對這兩部經典的研究中收獲了什么?她對《百家講壇》又有著怎樣的看法?本報記者昨天帶著這些問題和馬瑞芳進行了對話。
曹雪芹學習了蒲松齡的手法
記者(以下簡稱“記”):大家熟悉您是從您在《百家講壇》主講《說聊齋》開始的,但沒想到您對紅學也很有研究。
馬瑞芳(以下簡稱“馬”):我是研究古代文學的,我研究了《聊齋志異》30年,與此同時也研究了《紅樓夢》30年,我還是中國紅學會常務理事。
記:您對這兩部經典著作是進行對比研究嗎?
馬:一開始我是分開來研究它們的,最近我對這兩部著作進行了比較學的研究,發現了兩者之間有著很多共通之處,所以我在《文史知識》雜志上開了一個專欄叫“紅樓聊齋一脈承”。
記:您能介紹一下兩者間的共通之處嗎?
馬:首先是兩部著作的主旨接近。《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表達了受壓女性對封建社會風刀霜劍的抗爭,《聊齋志異》中則有位絳妃,她托夢讓蒲松齡寫篇檄文,表達風對百花的摧殘,百花團結起來討伐風神;人物的命名也有相同之處,如《紅樓夢》中有香菱,《聊齋志異》中有位女子叫菱角,都是命運多舛的女子,她們的命名應都出自陸游的《題園壁》一詩:平生遭際苦縈纏,菱刺磨作芡實圓;《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以詩為命,《聊齋志異》中也有大量這樣的女子,如連瑣等這些美麗的女鬼,都愛詩如命。可以說,《紅樓夢》和《聊齋志異》這兩者間的關系很深,只不過《紅樓夢》寫得更好。
記:您的意思是不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從《聊齋志異》中有所吸納借鑒?
馬:我認為曹雪芹學習了蒲松齡的手法。我甚至有種想像,認為有種“小說之魂”先是附在了蒲松齡身上,讓他創作出了《聊齋志異》這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而在蒲松齡死后,這“小說之魂”又附到了曹雪芹的身上,讓他創作出了《紅樓夢》這部優秀的白話長篇小說,曹雪芹正好是在蒲松齡去世那年出生的。當然這只是種有趣的想像,說明了兩者之間的傳承關系。
《百家講壇》是張“魔鬼的床”
記:您的《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一書現在很暢銷,為什么把《百家講壇》比作“魔鬼的床”呢?
馬:我聽說,西方神話中有一張魔鬼的床,人被捉到床上后,長了截短,短了拉長。而《百家講壇》對主講人來說,也是張“魔鬼的床”。先講這“長了截短”,《百家講壇》把我的研究中最深奧、最冷門的部分截掉了,如我對《聊齋志異》多種抄本的研究、對其故事來源的歷史淵源的研究;再講這“短了拉長”,本來我提供了一篇講45分鐘的《聊齋的愛情和女性人物》的講義,《百家講壇》讓我把這篇分成兩講來講,這就拉長到了90分鐘,我修改成愛情和女性人物兩篇,《百家講壇》看過后,又讓把女性人物部分再分成兩講來講,最后原本一講就成了三講了,而這講《聊齋女性人物》居然創了《百家講壇》的最高收視率。記:您感到在央視說聊齋后有些什么反響?
馬:很多觀眾都很愛聽,我開始有了很多“粉絲”,他們不少是重量級的,如賀敬之、張海迪、鐵凝、陳忠實、賈平凹等,他們都跟我說是我的忠實聽眾。甚至還有個“大粉絲”是香港明星劉德華,這還是易中天轉告我的,說劉德華表示最喜歡收看《百家講壇》,其中又最喜歡聽《品三國》和《說聊齋》。劉德華還通過一家媒體對易中天和我發出邀請,請我們出席他于本月13日在南京的一場演唱會,易中天也許會去,但我就不去了,覺得自己一個老太太不好湊這個熱鬧。
學者出名后心態最重要
記:在您的這本書中,包括您在內描寫了閻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康震、孫立群、紀連海、毛佩琦、隋麗娟這十位《百家講壇》主講人,為什么選擇他們來描寫?
馬:我這本書純屬個人自由創作,碰到誰喜歡誰就寫誰。開始我們這些主講人之間平時并不來往,都是直接跟電視臺工作人員接觸,后來欄目組搞了幾次拍攝活動,大家聚在了一起,我才發現這些主講人中很多人很好玩,我先是發現易中天好玩,后來又發現于丹好玩,接著又發現看似嚴肅的閻崇年也很好玩,王立群更是笨得好玩。
記:您覺得現在這些學者成了明星,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馬: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好事,就像閻崇年老師說的:一個歌手唱首歌成了星,一個小孩寫本書也成了星,我研究了50年成個星還不行嗎?我認為重要的是學者出名后的心態,別真像個明星那樣招搖過市,還是要回到書齋做學問,該干嘛干嘛,就像前幾天我給于丹打電話,她說她正站在校門口迎接新生開學,雖然她已是個大名人,但作為北京師大影視傳媒系系主任,她還是要干好本職工作。
記:聽說評書家單田芳要上《百家講壇》了,難道《百家講壇》真要成評書場了?
馬:單田芳上《百家講壇》是沒有的事,我剛不久參加《百家講壇》的活動,了解到并沒有這個安排,《百家講壇》上學者是個底線。雖然有些學者的講座被批為像講評書,但這只是一種講述方式,像閻崇年是“以學問釀評書,以故事說歷史”,他講故事但又不完全講故事,是以一個歷史學家對歷史全面了解后選出一段特別能代表歷史發展的故事來講,我講聊齋也是分析其中人物命運對現代人的啟示。(鄭麗虹)
馬瑞芳
山東青州人。1965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省人大常委。主要著作有:《蒲松齡評傳》、《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等。